|
职业教育要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人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06 01:43:57
产品说明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提出:职业教育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发展阶段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产业体系不断调整升级,职教生作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支持中国制造的生力军。作为职教启蒙主体的中职学校?湖北纳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江南技术学校校长汤宏根据中央和省市教育部门有关要求,结合办学实践就我国当今职业教育的理念、特征、任务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发表了独到见解。 汤校长:职教生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支持中国制造的生力军。我认为对于中职学校的育人方式,只有培养出懂技术、会动手,能创新、难替代的职教生,就能成为机器无法替代的人。 汤校长:第一项是懂技术。职教生的核心竞争力肯定不是学历,也不在于专业有多么抢手,而在于自己是不是真正掌握一门技术。生产一线技工的欠缺慢慢的变成了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企业管理者普遍反映,普通高中生或大学生,缺乏专业技能、上手慢,培养成本高,成长性也相对较差;而职教生则不同,普通的机器一般不到一个月就能熟练掌握。很多技术较好的职教生,基本上工作一两年后都会成为工段主管。由此可见,懂技术是职教生在就业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优势。 我国习惯将劳动工种分为三六九等,从事最基础劳动的技工社会地位较低。这种价值观导致社会上下都认为只有差等生才会去读职业教育。因此,当大众赋予某一种社会职业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时,有关专业就被趋之如骛。例如,前几年,从事企业管理的人社会地位高,收入可观,于是大量学生报考管理学。职教生应清楚认识自身的价值,只要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任何专业的前景都会很好,而所谓的热门专业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和一个阶段概念。因此,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有过硬的技术,职教生在任何领域都能成功就业。 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慢慢的变成了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实力变成现实的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迎头赶上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以应用技术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也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数以千万计高职生的切身利益,既是国计又是民生。 记者:没错,当今社会上各公司对于技工培养的周期和成本压缩逐渐重视,如果能在职教阶段解决培养问题,那么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汤校长:光懂技术还不够,第二项就是要会动手。“学”是读书,“习”是动手,学习是两者的结合。一名合格的职教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性强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职教生能在职场胜出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已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和飞跃,必须走技术加速度的道路。而中国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是着重培养动脑,偏废动手的教育。因此,才会有前几年广东百万年薪招钳工却无人敢应聘的非正常局面。从这个方面上说,职教生不但有前途,而且前途很光明。 德国作为世界公认的经济发达国家之一,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其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方面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最终的原因之一。以著名的“双元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造就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是其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根据权威数字统计,在德国,中学生毕业以后大概有25%继续升入综合性大学,75%选择了职业教育。这样的比例在整个世界都是很少见的。德国学生完成基础教育之后,若想选择一门职业,必须要通过职业教育,而且至少是三年时间。这其中一种是全日制职业教育,另一种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三分之一是理论学习,三分之二是动手实践学习,然后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考证才能够上岗。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占主导,学生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再到相应的学校学习。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双元制”教育将德国65%以上的年轻人培养成熟练工人,使他们不仅获得技术技能,而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职业习惯、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的价值认同,并成为德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该借鉴德国的先进理念,树立企业培训与学校理论知识结合的观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第一生产线上,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职教生应当充分的利用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实践活动的安排,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升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记者:现在的职校也都在培育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跟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各类工艺也在一直在改进,学校里学到的和公司制作需要用到的技能会有一定偏差,职教的学生培养要如何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呢? 汤校长:这就要求我们谈到第三项,能创新。“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纵观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阶段,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规律新事物,建立并完善丰富的新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产生质的飞跃。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通过方法创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领域,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不断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新方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向前发展。因此,依据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和学科知识本身的属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结构与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层次地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更是国家赋予地方院校的历史使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当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开发我们的人力资源,在科技发展上再创辉煌。因此,加大开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力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目前我国创新型技工人才紧缺的问题很突出,所以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予职教生的新使命。新时代的职教生,要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有着较好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新型技工人才,在大众创业中一显身手。 记者: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是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但这又是很难量化培养的一种能力,对于您所提出的“不被机器所替代”,在职教工作中我们该如何落脚? 汤校长:关于第四项,难替代。我们一定要承认,机器人作为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于一身的产物,是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方向。在工业生产方面,机器人一直拥有“超人”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作业的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上,在耐疲劳、连续作业等方面也明显优于人工。在慢慢的变多的领域中,机器人正在慢慢地取代人工,成为科研、制造甚至服务业的“主力军”。很多专家觉得,未来随机器人智能水平和作业能力的提高,机器人将更多地代替人工作,这种发展的新趋势十分明显。 这是否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职业教育最终将被机器人的批量生产而替代呢?并非如此。因为从机器人的特点来看,机器人能替代的仅仅是中级技能人员。所谓中级技能人员,主要指那些无需长时间培训就能完成工作的人员,如文秘、行政人员、维修工和制造工人等。此时,绝大多数的职位增长就会出现在两极——需要极高技能的高薪行业及不要多少技能的低薪服务业。职教生要慢慢地加强综合素养,开拓进取,拒绝做机械、重复劳动者,充分的发挥人们之所以为人的无法替代的优势,在未来世界与机器协作创造世界,做机器无法替代的高级技工。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发表文章指出,不想被机器取代,最好持续学习。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提问,而不是解答。事实上,人类的大脑是相当差劲的信息处理器,记忆容易出错,计算能力之低令人发指,但这些都是计算机的强项。然而,计算机不擅长提出问题。换言之,他们能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却无法决定,哪一些问题需要被解决。因此你了解的东西不再那么重要,找出你不了解的东西正在成为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技能。二是重视社交技能。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我们渴望和需要的东西。虽然慢慢的变多的工作被“自动化”,但社交技能反而显得逐渐重要。奥托尔的就业报告证明了这一点。过去10年,虽然个人服务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工作种类,但像教学视频、电子商务和可穿戴设备等,终究是没有任何办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三是学会准备,而不是规划将来。首先未来千变万化,情况变化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留给我们应对变化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们一定要学会准备,而不是规划将来。其次,我们的价值不由我们的知识或辛勤劳动决定。我们一定要专注于机器做不好的事,比如了解其他人的需求和欲望。 记者:谢谢您的分享,对于您以上谈到的职教教育方法的理念,是否应该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进行应用了呢? 汤校长:武汉江南技术学校是华中地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领导者——湖北纳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管理的全日制技工学校。学校秉承“学以成人,止于至善”校训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理念,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在这所学校,我们以有“歌声、笑声、呐喊声”为教育成功的标志,蒙以养正,通过充分开展“体育教育、情感教育、规范教育”三大教育体系,在中职阶段培养小孩子们的职业意识,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机器无法替代的新人。 汤校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产业体系不断调整升级,21世纪我国竞争的核心是打造一支有生产活力的、灵活的劳动大军,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强烈,一直在升级职业教育体系是当今以科学技术人才占主导的发展导向。职教生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应自强不息,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出绵薄之力,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