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教每周文摘(第七十期)2023410—416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26 08:34:24
产品说明
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鲁班工坊,正在全球范围内为人所熟知。截至目前,鲁班工坊已帮助20多个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在共享中国职业教育经验与方案的同时,架起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位于葡萄牙、马里和巴基斯坦的鲁班工坊,近距离观察来自中国的职教标准、职教装备、职教方案给当地带来的新变化。 打开仪器开关,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学生路易斯·巴罗索熟练地在显示屏上输入一串程序公式,药品灌装生产线装备的指示灯亮起,生产线开始匀速运转,机械手灵活地拿起一个个药瓶工件,按照指令分类入库。 2018年,塞图巴尔理工学院鲁班工坊成立,旨在培养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中方合作学校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其配置了现代电气控制管理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装备、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视觉系统、药品灌装生产线台套装备。 在面积约650平方米的工坊内,记者见到了塞图巴尔理工学院教授、鲁班工坊负责人若瑟·卢卡斯。据他介绍,鲁班工坊的设备与现代先进制造及人工智能技术衔接紧密,具有全球有关技术的前沿水平。“毫无疑问,中国的机械设备和操作能力都处在国际领先水平。” 几年来,卢卡斯3次带队走访中国多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中国职教培训理论、系统和设备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他指着教室里的实训设备说,中方教学以实际工程建设项目为导向,注重实际操作和安装,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葡方则擅长设计编程和系统调试。“在鲁班工坊里,双方的优势相结合,学生们将理论、设计和操作融会贯通,能力方面有所互补,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空间。” 去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师生参赛。中葡联合组队参加,通过“云端”备赛的方式,最终获得智能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银牌。巴罗索对此记忆犹新:“这不仅体现了鲁班工坊的教学质量,也让我们结下深厚情谊,这里的每一名学生都线年多来,鲁班工坊在葡萄牙相关行业内取得了良好口碑,不少毕业生进入当地有名的公司工作。今年将毕业的迪耶戈·罗德里格斯和记者说,已有企业向他提出,“只要你想来,我们随时为你敞开大门”。“鲁班工坊同时推进专业和职业教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罗德里格斯说,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极大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满足了企业用人需求。 “我们从企业方、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等获得了许多积极反馈。前不久,巴西的职业学校专门来葡参观,希望也能建设这样的工坊。可以说,鲁班工坊慢慢的变成了塞图巴尔理工学院的一张名片。”卢卡斯期待,随着国际交流逐渐恢复,葡中能更加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交流。葡萄牙议员若昂表示,当前,葡萄牙正在实施“工业4.0”战略,鲁班工坊将为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加强合作,把葡萄牙鲁班工坊打造得更完善”。 青蒿、苦荞、西红花……在展览墙上,一组组中草药的植株照片及成药标本整齐排列;在中医诊疗康复区,学生们正围着针刺训练手臂模型练习寻找穴位;在太极与八段锦练习区,不少学员正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练习……这些已成为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的一道风景。 2019年年末,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马里巴马科科技大学、巴马科人文大学共同在巴马科人文大学建立起中医技术鲁班工坊,被当地人誉为“中国送给马里最好的礼物”。工坊首期开设中医技术专业,设有智能中医诊疗与康复、养生保健、中药标本展示、虚拟3D药标馆、空中课堂、太极与八段锦练习等多个教学区。 工坊建成后,吸引了很多当地在校大学生前来参观。“原来这就是青蒿,它可救了我的命。”在中药标本展示区,巴马科人文大学学生萨德在200多种展示标本中找到了青蒿。萨德曾感染过疟疾,正是青蒿素让他转危为安。在工坊参观时,萨德在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的人物介绍前深鞠一躬。 现年59岁的马里医生迪亚拉是中国首位外籍中医博士后,是马里中医技术鲁班工坊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出身医药世家,祖父是一名草药师,父亲是马里当地一家医院院长。他从小耳濡目染,立志从医,通过中非交流合作项目前往中国学医,后从师中医名家,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在中国学习中医后,很多人劝我回马里开诊所,这样能很快富起来,但我更想把中医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带回马里,让非洲本土医学也能发展起来。”迪亚拉表示,“马里很多植物药材药效非常好,但受限于制作流程与工艺落后,成品药材的药效没能充足表现,我希望借助中国先进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把它们制作成成品药,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 “把中国的传统医学医药技术引进来,让马里的传统医药走出去。”迪亚拉这样介绍中医技术鲁班工坊的目标。工坊师资力量以经过培训的马里教师为主,中国教师为辅,目前已有多位马里教师赴天津学习。 马里医生全国委员会委员阿马杜·巴格约科介绍了工坊为何在马里深受欢迎:“马里人对中医并不陌生,50多年来中国持续向马里派驻医护人员,中医一直在守护着马里人民的生命健康。现在很多马里人生病了首先会尝试中医以及马里传统医疗,中医技术鲁班工坊能让我们学习中医的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培养本土传统医护人才、完善马里医疗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在操作的流程中,从动轮不动,而且很难旋转,有很大的可能是轴承破裂,或者长钉子被卷进轴中。这需要第一时间清理,如果有必要就更换轴承。”屏幕一端,巴基斯坦鲁班工坊的中方指导教师王子尧正通过视频会议,指导巴方学员学习玉米收割机前轮系统的运转原理和普遍的问题维修。 “这些都是在设备操作的流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老师的讲解细致实用。”听了王子尧的讲解,巴基斯坦学员塔希尔连连点头。 今年40多岁的塔希尔是巴基斯坦木尔坦地区的玉米培养种植大户,单季自用和承包玉米收割面积达45公顷。去年10月,巴基斯坦鲁班工坊与木尔坦MNS农业大学合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启动了农业机械培训项目,塔希尔成为项目课程的首批95名学员之一。 每年玉米收获的季节,都是塔希尔的农场最紧张忙碌的时候。“收割玉米是个重体力活,有了新农机,玉米收获的效率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参加鲁班工坊的视频学习,结合木尔坦MNS农业大学组织的线下演练,短短几周时间,塔希尔就能熟练地操作收割机作业。 塔希尔和其他学员已完成了农机操作培训课程,眼下正在学习农机维护保养入门技术。完成所有培训课程后,他们将获得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木尔坦MNS农业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这一课程也得到巴基斯坦拉合尔省职业教育G3体系的认证。 木尔坦MNS农业大学副教授莫辛·纳瓦兹介绍,近年来,中国农机技术在木尔坦地区推广情况良好,慢慢的变多巴基斯坦农户用上新农机,实现增产增收。“但是,当地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农机操作培训不能适应现代农机发展的需要,农机操作员、维护修理工等人才越来越紧缺。我们急需发展一套成熟的现代化农机操作、维护和修理课程教学体系。”纳瓦兹说,在这一背景下,木尔坦MNS农业大学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的合作快速推进。 自2018年7月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启动运营以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推进鲁班工坊运营和建设。该学院党委书记康宁表示,通过采取校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鲁班工坊与巴基斯坦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巴中资企业等开展合作,为巴基斯坦培养了发电机组维保技术员、地铁司机和轨道检修人员等领域职业技术人才。“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发展进入新阶段,两国农业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鲁班工坊也进入农业技术领域,为巴基斯坦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康宁说。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得以广泛推进,但是推进状况并不均衡,有的学校未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仅以安排劳动活动作为劳动教育;有的学校未能对劳动实践活动系统模块设计和安排;还有些学校在劳动教育评价上存在片面化和碎片化的状况。 相比中小学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职业教育肇始于劳动实践,传承职业劳动技能与职业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一脉相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有着更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不仅有实训基地等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实践平台,还有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以及行业企业的支持,其厚实的劳动教育的实践资源,是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高职院校不容推辞的责任。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有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这需要高职院校高度认识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加强顶层设计,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则要思考,如何让职校教师把劳动知识、劳动观和课程结合起来,鼓励专业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中,自觉地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在多元就业观日益流行的当下,劳动教育要赋予职校生以精神升华,让他们在获得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急需新机制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推动以及院校和社会热情参加下,产教融合在促进职业院校转变传统办学观念和模式,主动面向、融入、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依然存在一定短板,如融合的范围窄、程度浅、形式单一、稳定性差等。为此,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提出了建设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任务。这是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应深入分析面临的难点堵点,尽快统一认识、强化顶层布局、明确组建思路,推动这一关键政策扎实落地。 一是破解“联而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涉及政府、产业园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正常的情况下,同一区域存在多所不一样的院校,举办方也不完全一样,企业、科研院所也存在类似情况。由于隶属关系不同,经费渠道各异,多数单位自成一体,要实现产业园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与地方的同频共振,必须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 二是跨越“脱实向虚”。《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指向: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众所周知,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混合所有制办学望而却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办高职院校一旦与企业有了资产上的利益捆绑,就容易踩到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这使得公办高职院校参与混合所有制试点动力不足、进展缓慢。实体化如何真正避免“脱实向虚”,将考验多方利益主体的集体智慧。 三是促进“两个服务”。《意见》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新判断,提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看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看重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主张。换言之,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价值依归,也是工作的着眼点所在。 体制机制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所在。激发活力,归根结底要靠制度、靠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不单是教育内部、院校内部之事,还关涉党委政府、产业园区、企业、社会等各利益主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撬动各方资源,建设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把推进产教融合作为政府问责和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系统分析已有国家以及部委层面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和制度,并将其有机嵌入地方政府问责和评价体系之中,推动政策规定落地、落实、落细。全国人大或者地方各级人大应具体组织实施对地方政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评价工作,以此作为地方政府科学履职、贯彻中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重点评价地方政府在完善产教融合发展协调会商机制、实体化运作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要科学使用评价结果,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政府及其成员予以“以奖代补”或表扬激励,对工作不力的地方政府及其成员进行问责劝勉,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调整、职级晋升、培训奖惩等挂钩,用好用足用实考核结果“晴雨表”。 第二,建立产教协同创新治理机制。区域产教联合体的形成是在整合各种产教要素和产教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系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要解决“因隶属关系不同,多数单位自成一体”的难点,区域产教协同创新治理机制的作用就特别的重要。一是建立由省级政府统筹,地市级政府主责,各省市有关部门、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公司参与的产教融合协同会商机制,将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国家创新型城市、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工作统筹和服务协调,在人才引进、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形成各方协同联动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合力。二是研制地方高校(本科、高职)产教融合绩效考核和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建立以绩效与贡献为导向的地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展驻地高校(本科、高职)服务地方绩效评价和科研机构服务区域贡献度评价,建立完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多元投入共建机制以及差别化的资金支持机制,实施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强资金绩效评价和督查考核,用财政手段黏合起“城市+大学”各方利益主体。三是在企业评级及综合评价中,强化产教融合内容要求,主要是企业对高校(本科、高职)的支持与合作情况,包括参与人才教育培训、技术开发、知识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对产教融合开展得好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员工素质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三项机制”是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会商机制是前提,企业评价机制是保障,教育绩效与贡献度评价机制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第三,加快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关键是确定联合体主体地位。关于联合体的组织方式,《意见》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成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实际上,联合方式的关键不在于“虚”还是“实”,而在于能否建立有效平衡各相关主体利益的连接方式,从而充分的发挥各方优势。其中,特别要注重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所谓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就是要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同、监管、宣传等职能,优化重大产教项目政府服务方式,将工作落脚点放到推动联合体协议有效落实、保障各参与方权益、政策对接支持等方面。而传统联合模式往往采用“强政府”的方式,一般由政府指定参与单位或作出硬性规定,较少考虑市场主体意愿和需求,导致联合各方“貌合神离”,容易走到“拼盘式”“形式化”联合的老路。所谓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就是要围绕“两个服务”以市场利益纽带牵引联合体持续创新,推动联合体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明确的共同目标和市场利益纽带形成紧密合作关系。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期待各地发挥首创精神,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破解现有制度“藩篱”和机制制约,创新组织方式,激发主体活力,将产教联合体打造成区域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促进院校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体系紧密对接的人才供需信息平台,为区域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职校教师到企业中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参与技术服务项目4项,到账金额55万,申请发明专利1项,形成翔实的研究报告1篇……这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刘华刚2021年到北京博联众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锻炼的部分成果。 针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实际,教育部等部门曾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和制度,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严格落实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每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遴选并确定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等202家企业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旨在破解大部分职校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弱的困境。 如何下好教师企业实践项目设计这盘棋,使企业实践基地真正成为职校教师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我认为,需要校企双方一同发力、形成合力,建立密切合作的桥梁,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我校的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连续合作17年,开展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订单培养,探索出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双驱五定”“七共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校企“双元”师资团队捆绑式发展,双方共建了“双驱五定”的教师企业实践模式,即课程建设驱动、能力提升驱动,规定时间、指定导师、特定场所、选定场景、设定标准,旨在实现“七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共同建课、共同备课、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授课、共同评价、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使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教师100%达到了“双师型”教师标准。 2021年,汽车工程学院教师苟维杰在北京奔驰发动机厂进行企业实践,在冲压厂、焊装厂、喷漆厂、总装厂、新能源电池厂中的职工培训部门和生产一线岗位学习锻炼,还与北京奔驰技师赵斌共同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培训视频的拍摄。 为了鼓励教师热情参加企业实践,我们学校很早就制定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并把教师企业实践纳入了《教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和《专业方面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在聘期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学校整体“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93.87%。 而对于企业来说,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只是拿到了“敲门砖”,精心设计好职业院校认可的企业实践项目,才是打开校企深度合作培训的“金钥匙”。入选企业要系统模块设计企业实践项目,满足职校教师企业实践的个性化需求。 一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精准对接。企业要熟悉所在行业领域的院校设置和专业分布,深入开展企业实践项目的需求调研;二是要开发标准,规范培训。企业要针对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研制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标准,从培训目标、能力要求、培训模块、培训考核等方面完善培训方案;三是要丰富形式,提高实效。企业可根据职业院校的要求,开发顶岗挂职、企业工作站、师生双顶岗、企业培训、服务研发等多种模式的培训;四是学以致用,实现转化。引导教师将企业实践成果在教学设计、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课堂活动设计、职业素养培育等方面融入课堂教学。 以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它入选了北京市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其精心设计的“数字化设计仿真调试与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项目”获得了参训教师的高度认可。 该项目面向北京市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项目的特色是“四大模块、三张证书”,设计了电气数字化设计模块、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模块、数字孪生技术模块和工业互联网模块,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可获得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生产线数字化仿真应用(中级)X证书和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中级)X证书,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水平。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应该充分的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工程技术实践、专业技能实训、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产品研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为职业院校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助力学校培养出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贡献企业的力量。 争创职教先进城市近日,在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二批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名单中,德州市4所学校上榜,位居全省第一;最近几年,在技能大赛、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项目、职教教学团队、职教改革立项等一系列榜单上,德州市也频频出彩、榜上有名。 德州市格外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产业升级的支撑关系,持续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产教融合、产才融合高水平创建职教先进城市,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目前,德州已进入了职业教育发展黄金期、成果初显期,全市职业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少先说。 近年来,德州不断抢抓政策红利,利用财政投入、政府债券、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2021年12月,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出席了在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举行的全市城区教育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市县两级划拨土地5000余亩、总投资112亿元的10余个职业教育项目全面启动。 德州交通职专创建高职专科项目、四方职专新校改建等一系列工程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投资超10亿元的陵城职专、武城职专和齐河职专新校建设陆续开工,禹城职教实训中心、宁津职专实训楼等项目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此外,山东文化和旅游厅在齐河县投资8.7亿元建设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填补了德州没有省属高职院校的空白。 “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成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近两年职教的投入超过了以前多年的总和,一大批新校区和办学质量提升项目加速推进。”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力说。 为什么如此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经济结合最紧密,是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这慢慢的变成了我们的共识。”隋力介绍说。 2022年年初,德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就提出“高水平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在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上争上游”。同年,德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产教融合、产才融合,创建职教先进城市”。 随后,德州市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在职业院校资金供给、用人自主权、绩效工资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走在了全省前列,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汇聚,体制机制一直在优化健全。 职教服务经济,专业设置是关键。2022年,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出台了《德州市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实施方案》,强化市级统筹,初步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契合新旧动能转换的专业布局,打造省级品牌专业19个,省级特色化专业13个,一批骨干优质、示范、品牌专业逐渐形成。同时,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批建设”的原则,首批认定20个市级示范性中职专业。 通过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优化,德州实现了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全方位高效对接,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频共振”。 “我们又获得了国赛一等奖!这已经是德州今年国赛获得的第四个一等奖了。”在2022年高职组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颁奖现场,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职教民继科科长周涛激动地说。 2022年,德州成功承办了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和4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德州选手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在2022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5个。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德州格外的重视学生的技能提升是分不开的。德州7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的承办与组织,使职业院校办学思路清晰,也推动了职业院校人才技能培养水平的提升。”张少先说。 德州每年举办的全市中职和技工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覆盖了全市职业学校主要专业。2022年,德州还与聊城市合办沿黄流域职业院校技能联赛,逐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国家、省、市、校四级衔接的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也日趋完善。 为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德州还投资1.8亿元,在主城区建设了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的市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和重点专业,建设现代制造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6个实训中心,并成立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企业职工业务培训、教师技能培训、各类技能赛事、职教高考技能考试等任务。 同时,按照多层次、差别化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了10余个分中心,实现“一主多辅”的实训体系,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触最前沿的仪器设施,有最优质的教师指导学习实践。 此外,德州还市县一体协同促进产教融合,引进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市内3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研发和转化技术成果50余项;德州交通职专也与扬杰电子签署半导体封装生产性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引企入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规范办学是职教发展的基础工程。周涛介绍,德州将校风学风建设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外树形象、内提质量”的总要求,逐步的提升中职学校的治理能力和办学水平,强化校风治理、教风学风管理,围绕大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校园安全、校园文化等9项工作任务,经过学校自查、整改、抽查3个阶段分步实施,有效提升了职业院校办学形象。 针对风险点比较集中的实习实训工作,德州市教育体育局对职业学校组织并且开展学生实习工作的制度文件、工作流程、备案手续、档案资料做了系统梳理,编写印发了《德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外实习指导手册》,对中职学校实习实施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全面规范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并聘请第三方随机抽查部分中职学校,通报问题、督促整改,有效保障了学生切身利益。 德州还探索职业院校多种办学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尝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建设,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倒逼职业院校改革,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德州信息工程学校是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学校,乐陵市与中国民生教育集团采用PPP模式建设乐陵职业中专新校,庆云县引进云天教育集团建设渤海经济发展中等专业学校。此外,内有3所中职学校、1所技工学校的德城区创业孵化职教园区也已投入运行,一系列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激活了德州职教发展的一池春水。 “抓管理、促改革,在逐步打牢职教办学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职教发展的内涵,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周涛介绍,2022年年初,德州发起组建了德州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联盟,逐步将办学的关注点向内涵提升聚焦。在山东省教育厅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德州市《“宁津电梯学校”厂校一体混合所有制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得特等奖,此外还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职教先进城市为目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鼓励和支持县市区职业院校先行先试,紧贴市场,主动出击,错位发展,强化职业教育大赛和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更多适合德州产业和企业要的技能型人才。”隋力说。 甘肃:职业本科毕业生将戴“学位帽”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毕业生如何戴上“学位帽”?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这一问题,甘肃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近日印发《甘肃省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审核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给出了明确答复。 试行办法对授予审核的权限、范围、要求、内容及程序等事项予以明确,规定“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和“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应在招收首批本科生当年,向省学位委员会提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申请。由省学位办将专家评审结果报省学位委员会进行审批,并公布审批结果。 根据试行办法,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同时具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权,不用再次申请新增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未获学位授权的单位(专业),对达到学士学术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本科毕业生,应由学校就近向本系统、本地区相同专业具有学位授权的其他高校推荐。被推荐高校对推荐的本科毕业生考核合格后,可授予其学士学位并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自2020年《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实施以来,甘肃职业教育发展持续提速,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设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两所,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两所,设立高等职业学校3所。目前,在整合新的教育资源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分别成为两所公层次职业大学,另有多所专科院校和高职学院正在积极争取“晋升”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预计未来甘肃每年的职业本科毕业生将突破万人。 据介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按学科门类授予学士学位,在就业、考研等方面具有同样的效力,但职业学士学位更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特点。 当地有关的人说,试行办法的出台,将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专业定位、师资队伍、人才教育培训、教学资源及利用、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必须更好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保职业本科学位的“含金量”和“成色”。 推动扩大高职生专升本比例研究中职起点“3+4”贯通培养试点方案;推动扩大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比例,研究高水平大学以自主招生形式招收优秀高职毕业生;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4月11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公布2023年北京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列出了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共涉及优化首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展首都职教国际交流合作等八大方面二十余项内容。 如何培养高层次职校生?北京市教委提出,要逐渐完备中职学校专科人才教育培训试点方案和培养模式,研究中职起点“3+4”贯通培养试点方案,统筹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专科人才教育培训试点和中本、高本贯通培养等项目。 同时,优化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布局,北京将协同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工作,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试点工作。推动扩大高职毕业生专升本比例,研究高水平大学以自主招生形式招收优秀高职毕业生。 瞄准首都现代产业需求,探索职业院校牵头、部属院校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中职-高职-应用型(职业)本科-专业硕士”系统培养路径,探索高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此外,还要协同完善义务教育后职普两种类型之间的转换通道和融通机制,推动职普资源共享、连通互认。深化综合高中班办学;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协同推进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提供多元选择机会。 北京市教委提出要深化产城科教融合,建设人才教育培训高地。其中,在加快核心专业集群升级和布局优化方面,要以三批129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紧密对接北京高精尖产业、超大城市运行、高品质民生和文化传承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 同时,探索特色学徒制,推进见习职工、入学即入职试点和社保缴纳负担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协同培育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1+X证书项目;支持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开放大学、社区学院、行业企业协同联动,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 教师教学水平必然的联系到职业教育的水平。北京市教委提出,要加强校企合作双师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教师综合素养、实践攻关和发展能力培训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提升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还要落地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制度,支持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协同行业及合作企业拓展技术技能培训,推动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方式所得收入扣除必要成本外的净收入按最高70%比例提取作为绩效工资来源、调整绩效工资总量的激发鼓励措施落细。 职业教育同样要“走出去”。北京市教委提出要拓展首都职教国际交流合作,建设首都职业教育“中欧专列”;完善“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工作机制;探索高水平职业学校与国外知名职业学校或应用型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成立国际课程培训与认证中心。 四川: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近日,记者从司法厅获悉,为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司法厅公布《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条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时间截止至5月8日。该《条例》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的教师与受教育者、校企合作等9章68条内容。 据悉,为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省起草了该《条例》。其中,明确了职业教育定位,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主体地位的教育类型;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推动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及其他学习成果互通衔接,细化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通机制,强化职业学校职业培训功能。 《条例》完善了职业教育相关管理体制,明确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协同、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推行“阳光招生”,明确建立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汇总发布实施专业设置、招生情况等信息,提供报考等服务。 《条例》提出,要健全职业教育举办机制。强化政府统筹职责,加强行业指导职责,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鼓励支持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能采用购买服务等措施对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予以扶持。并要完善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明确师资配备标准,建立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同时,还要建立产教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区、产教融合标杆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明确校企合作的机制,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明确校企双方“双激励”机制,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