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及时代特征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25 08:04:04
产品说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现代化也必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办学方向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坚持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变化。党和国家慢慢地增加政策制度供给,深化内涵建设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我们国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历史事实已证明,中国的领导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在建设职教强国的新征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和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合在一起,列为专章进行“三位一体”阐释,紧接其后又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结构安排有其内在的逻辑深意,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与高水平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认识和统筹三者之间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达到了新高度。创新驱动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仅需要聚焦国家战略部署、瞄准未来科技变革方向、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有教育强国。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在质量维度所体现出的适应性不够、服务能力不强、贡献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高水平发展不仅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职教强国建设目标、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聚焦的时代主题。 人民立场是中国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区别于西方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百多年来,中国领导下的职业教育始终扎根于劳工阶层,面向底层民众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实践建设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助力技能成才、就业创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相关统计显示,新时代十年来,数以亿计的职教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走上了技能成才之路,实现了人生梦想,充足表现了中国坚持人民至上、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根本立场和基本理念。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和评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尤其是要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职教生高质量就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切身利益问题,让“民之所望”成为“行之所向”。唯有如此,方能彰显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始终围绕党的宗旨和纲领,基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和实际要,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大国崛起之路。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越发凸显、育人机制逐步完善、内涵质量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慢慢地加强,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及理论体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职教成就和智慧经验。纵观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的伟大历程,其经验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始至终坚持立足国情和本土化理论与实践创新。但是,国情的差异并不代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要走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发展道路。历史经验证明,守正创新、开放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助力自身高质量发展。 从新时代十年来的实践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既有宏观层面的国家意志强力推动、顶层设计、制度机制保障和教育、人社、财税等部门的协同推进,又有中观层面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办学等制度安排和政策推动,也有微观层面的职业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三教”改革、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等。立体式、全方位、多领域的联动改革和协同创新机制,激发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成就了中国职业教育的辉煌成就。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创新,并将其贯穿于建设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全过程。同时,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主体、多领域、多要素和多环节,必须树立整体谋划、全局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强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联动性和协同性,进而形成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要在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数上建设职教强国,单一类型的教育供给显然不能够满足人民多样发展、终身发展和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不一样教育协调发展,尤其需要与就业联系最为紧密、对产业经济发展贡献最为直接的职业教育发挥其天然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从职教规模看,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2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万人,每年招生近1000万人,中、高职学校在人才教育培训规模上已分别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尽管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顶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要在人口基数和职教规模如此庞大而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资源不均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发展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推进职教强国建设,在保障职业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均衡化”发展的同时,逐步的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教育培训质量,进而时每年超千万职教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实现成长成才梦想,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这决定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必然要充分考量人口庞大这一规模化特征。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长效性、兜底性作用。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凸显其普惠性,要基于迈向共同富裕的发展愿景,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人人皆可成才、尽展其才。尤其是要聚焦深度贫穷的地方、边疆落后地区等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诉求,促进优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赋能增效。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把蛋糕做大,整体提高富裕程度之外,还要把蛋糕分好,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尤其是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公办职业教育在我国公办教育体系中占绝对比重,要强化其公益性、普惠性和兜底性功能,充分的发挥其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这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和更高目标。作为一种重要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对于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传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美好生活愿景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方面,物质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职业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精神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职业教育文化功能的彰显。同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也必然会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和技术技能支撑的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增强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助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生态观,客观现实依据则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突出这一基本的自然国情,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基本路径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绿色”不单单是环保之义,它还体现了人们处理人、自然和社会三者关系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存和发展哲学。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方式,职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联系最为紧密、贡献最为直接。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在发展理念、功能定位、发展模式、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出绿色化发展的适应性调整与变革,建设绿色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各行各业绿色发展所急需的绿色技能人才,热情参加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社会实践,以服务支撑产业绿色化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包容性:与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相呼应的职业教育现代化 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充分彰显出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志和决心。新时代十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逐渐由学习、吸收和转化转向了输出,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非洲国家等推出定制化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通过打造如天津“鲁班工坊”、浙江“丝路学院”、江苏“郑和计划”等务实多样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为促进当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国热情参加全球职业教育治理,搭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平台,为促进世界职业教育一起发展贡献了中国职教力量。纵观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始终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践行赋能世界经济发展的职教大国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更要深度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不断的提高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这既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使命,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Q学友作为智慧培训领导者,从始至终坚持帮助学校、培训机构、公司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升级,为各类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培流程的优化服务。借助Q学友平台,通过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与互联网服务手段,实现系统化的流程管理、科学化的数据考核、个性化的智慧服务。
上一篇
走向世界的中国职业教育
下一篇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