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高危安全风险职业占比高……我们国家科技工作者职业类型还有哪些特点?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22 06:03:51
产品说明
科技工作人员是指以从事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生产、传播、扩散、应用及相关服务为职业的劳动者。按照这一定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为基础,结合2019年新增职业类型,我们国家科技工作者职业类型共有4大类、27个中类、183个小类、677个职业。科技工作人员职业总数占现有全部职业类型的近一半,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企业中的科技工作人员职业类型最多,应用实践是其主体类型,工程与技术科学是其主要学科,科技工作人员职业中的绿色职业和高危安全风险职业占比较高。 新古典经济学将科技作为外生变量,在其总量生产函数中不予讨论,这显然漠视了现实生活中科技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作用。新增长理论在其总量生产函数中引入科技要素,正是出于对新古典经济学这一重要缺陷所作的修正。但现代科技进步特别是科技成果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增长过程的作用机制,至今仍是一个“黑箱”,科技人员作为异常积极、能动的因素是如何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作用的,至今同样没有达成共识。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理论试图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角度解释总量生产函数中的这一科技变量,但其对科技人才内在的积极、能动作用的高度抽象化处理,并不令人满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第三次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在人类信息化浪潮中勇于搏击,大踏步地赶上了历史进步潮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人类智能化时代的大幕正徐徐开启,这是我们实现历史新跨越的重要“机会窗口”,中华民族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破解科技人员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方式之谜,打开科技工作人员推进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过程“黑箱”,对于我们真切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细致过程,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大有作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这,首先需要对科技工作者作出明确的边界划分,对科技工作者的职业类型作出清晰界定。这正是此项研究的逻辑和历史起点。 我们认为,科技工作者是指以从事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生产、传播、扩散、应用及相关服务为职业的劳动者;即科技工作者首先是一个职业概念。 所谓职业,在古希腊时代,探究自然世界秘密是自由民的个人兴趣爱好,它不可能成为一种社会职业。近代科学诞生之初,为打破封建神学桎梏,为数极少的科学先驱倡导理性、反对迷信,积极探索自然运行和人类自身规律,此时的科学家同样不会成为一种社会职业。随着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的建制化时代到来,特别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分工的细化、实化,科技工作者成为一种社会职业,才不仅有了可能,也有了需要。所以,探究科技工作者在现代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的具体作用,必须把科技工作者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来理解和界定,才能把这个群体的基本特点抓住,这也是作为实践、社会和历史过程的现代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决定的。 所谓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主要是就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而言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思维能力,所谓生产、传播、扩散、应用及相关服务,是以区分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为核心所进行的产业链、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和具体职能分工,必然涉及不同的职业类型。 依照上述定义,我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职业分类大典》)为基础,结合2019年新增职业类型,对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类型进行逐一甄别。根据研究,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共分为“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科技工作者”“技术技能人员中的科技工作者”“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人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和“军人中的科技工作者”等4大类。 “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对应《职业分类大典》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大类),即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农业技术、飞机和船舶技术、卫生专业技术、教学的人员,包含320个科技工作者职业。 “技术技能人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对应《职业分类大典》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第五大类)和“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第六大类)两个大类,即从事农、林、牧、渔生产和设备制造、矿产开采、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等工作的人员,包含273个科技工作者职业。 “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人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对应《职业分类大典》的“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第四大类),即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健康服务、生态保护、技术辅助服务等工作的人员,包含83个科技工作者职业。 由此,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类型共有4大类、27个中类、183个小类、677个职业。显然,这样的职业类型及结构特点不是静态的,一定会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人们生产生活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不断调整演进。 通过对这677个职业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类型结构具有以下7个特点: (1)科技工作者职业总数占现有职业类型的近一半。《职业分类大典》中的职业分类结构共分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科技工作者职业共涉及《职业分类大典》中的6个大类、50个中类、183个小类、677个职业,占《职业分类大典》全部职业总数的45.7%。 (2)科技工作者职业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在科技工作者职业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只有28个,而属于第二产业的有317个,属于第三产业的有332个。可以看出,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中,这与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分布特征类似。 (3)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职业类型最多。在科技工作者职业中,属于企业的有445个,属于事业单位的有223个,而属于社会团体等其他组织机构的仅有9个。2017年我国法人单位数量分布结构显示,企业法人占80%以上,事业单位法人仅占1.2%。对比科技工作者职业数量和法人单位数量分布结构可以看出,企业是提供科技工作者职业的重要来源,而事业单位中的科技工作者职业占比最高。 (4)应用实践是科技工作者职业的主体类型。在科技工作者职业中,有552个属于应用实践工作,属于研究开发的有112个,而属于传播扩散或相关服务的仅13个。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进步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现代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有关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及相关服务的社会职业必然会更加丰富、多样。 (5)工程与技术科学是科技工作者职业中的主要学科。在科技工作者职业中,属于工程与技术科学类的有518个,占总数的76.5%,其他属于医药科学类的86个、农业科学类的33个、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的24个、自然科学类的16个。工程与技术科学占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中的近八成,这既是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职业分布结构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进一步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职业类型基础。 (6)科技工作者职业中的绿色职业占比较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劳工组织2008年发布的《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实现体面劳动》报告把绿色职业定义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领域有助于保护或恢复环境质量的工作,主要指那些帮助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工作,通过高效的方式减少能源、材料和水源的消耗的工作,减少或者避免所有形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产生的工作等。在科技工作者职业中,有87个属于绿色职业,占全部677个职业的12.9%,高于《职业分类大典》中绿色职业的整体占比(8.6%)。 (7)科技工作者职业中高危安全风险职业占比较高。按照风险由低到高,我们通常将职业安全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在科技工作者职业中,安全风险为1级的有79个,2级的有362个,3级的有236个,科技工作者职业平均安全风险等级约为2.2级。按照保险行业的通行做法和标准,全社会所有职业的平均安全风险等级约为1.8级,由此可见,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安全风险等级要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特别是高危安全风险职业,在科技工作者中的占比达34.9%,远高于全社会平均占比水平(17.5%)。 技术和经济的演进,不是宿命,而是机遇;我们的未来,不是被预见,而是被创造。以科技工作者职业类型研究为基础,破解现代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科学技术人员的具体作用方式,是突显技术和经济演进中“人”的价值与地位的逻辑和历史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周大亚,男,博士,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政策、演化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 原标题:《绿色、高危安全风险职业占比高……我国科技工作人员职业类型还有哪些特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