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_职业教育_安博体育电竞app下载安装最新版
详细说明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25 17:28:49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会计职业教育作为会计职业发展的源头,在此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诚信的会计人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会计职业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推动力,同时也为净化会计行业的重要支持。从当前社会生活对会计职业发展的实际的需求来看,在职业教育环节中做好对会计学生的诚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因为会计职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的定向性,这在主观上决定了据大部分经过会计职业培养的学生,都会进入到会计行业当中进行职业发展,所以说做好对会计职业教育的诚信教育是对学生的职业保护。在会计职业教育中做好诚信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其会计职业的责任感,还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地域邪恶诱惑的防线,帮助会计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规避不必要的职业风险。

  从目前的会计职业教学行为来看‘重会计职业教育,轻会计诚信教育’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在职业教育目标的影响下,会计职业水平成为了衡量学生会计职业水平的第一标准,会计职业教育也将其视为唯一培养目标。这种忽视会计诚信教育的情况,使得学生在会计职业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的基本道德认识,同时也没有帮助学生树立起诚信的会计职业观念,这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很容易出现不诚信问题。

  当前的会计职业教育教师绝大部分是一些具有高学历的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这些具有高学历的毕业生虽然在会计素养、认知、技术和会计诚信认识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并未真正进入到会计职业工作当中去,因此其很难保证自身对会计诚信教育理解的全面性,这使得会计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在现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背景下,学校当中的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会计职业教育当中,很多学生都会受到会计造假、会计欺诈的丑恶行为的冲击,这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高速信息时代帮助学生实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这使得教师很难保证依靠自身的诚信教育行为,就可避开学生出现对会计职业的认知错位,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为会计职业不诚信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在会计职业教育过程中,为实现对学生会计职业诚信的有效教育,教师必须要实现对会计专业教学课程的优化,通过对法律、伦理、人文等方面内容的有效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高的综合素养,以保证他们可以充分、客观的认识企业。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能够最终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等基础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确立基本会计职业诚信素质。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选择性的开设《会计诚信学》、《会计诚信案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与法律》、《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到诚信在会计职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实现对到的判断力的提升,为学生的会计职业诚信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针对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能够最终靠会计诚信案例、资料在宣传栏、校园网站、橱窗当中的展示,来构建起良好的会计诚信基础环境。与此同时,学校还能够最终靠举办会计诚信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来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会计诚信精神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当中无时无刻的感受到会计职业诚信的重要性,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意志品质。

  为了保证会计职业诚信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在会计专业教育学生的方式方面实现优化,通过运用课堂讲述、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社会调查、辩论会、参观学习、角色模拟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会计职业当中诚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教育学生的方式有不一样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予以应用,确保各种教育学生的方式应用的有效性,在实现对会计教育课堂有效转化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会计诚信职业观念,为学生以后的会计职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诚信是会计职业的根本,会计职业教育必须要从始至终坚持这一教育目标,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观念,保证他们的会计职业素养能够符合会计行业的基本要求,在为会计行业提供专业技术超强的会计人才的同时,也为会计行业提供具有高超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进一步实现对会计行业的净化,为会计行业的诚信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蓬勃发展,逐渐走向强大。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要到大学毕业后才会进入职场,而企业文化则要等到工作之后才会有所接触,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并不以为然,许多院校也因此忽略了此项教育。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不少企业家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长久不衰、优秀的企业。笔者将通过本文分析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守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其中最核心的是价值观念。从企业文化构造方面考虑,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主要包括文体场所、设施环境、厂容厂貌等,作为实体的物质文化层;二是中间层,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关系以及各种厂规、厂旗、厂徽、厂歌等,主要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仪式典礼和人际交流方式等;三是核心层,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职业道德以及企业精神等,企业的精神文化形成于企业职员共同的价值观念,更多的是观念形态方面的。此外,企业文化具有多种特点,例如它的社会性、时代性、创造性、地域性、效益性、指导性等。而企业文化性质的划分便是依据这些特点归纳的,首先企业文化需要是向上的文化,同时它的存在也是反映企业人格的文化,此外,企业文化是经济现象的反映,是意识化经济要素按一定顺序的组合,也是一种微观管理文化。

  作为职业学院的教师,笔者在经过长期毕业生跟踪调查后发现,现在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往往出现适应能力很差的情况,在工作中受不得半点委屈,稍有不满就会离职,对企业忠诚度不高,基本都处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阶段,总觉得自己总会找到更好的。特别是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更是不能受到半点委屈。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

  2.1 从就业观念方面探讨,很多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或是即将毕业的学生都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大多数学生在规划择业标准时过于功利化,更多地是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摆在第一位,一心追求去大城市、大企业发展,而条件较为艰苦的地区或是行业,或是二级城市都被毕业生“拒之门外”。毕业生对于自我定位有所欠妥,对于自我的能力、职业兴趣和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眼高手低导致就业困难。也有一些大学生更喜欢有福利、有保障、稳定、清闲的单位,一次求职定终生的传统观念已根根深蒂固,不愿意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更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甚至不敢去自己创业。

  2.2 从就业心理方面探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表现。在择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焦虑心理使其产生消极情绪,这种表现是学生难以把握就业前景的一种不安的反应。毕业生对于即将面对的社会没有充分的认识,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环境,面对就业市场上的各色单位、各种职业没有充足的认识,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些都是引起他们焦虑的原因。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便是自卑心理作怪。毕业于职业院校的他们只拥有专科学历,而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追求高学历,如此便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过低的贬低自己,否定自己的水平能力,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招聘单位的要求,缺乏勇气正视现实,过多的抱怨、贬低自我,这样下去反而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就业挫折承受力差也是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求职过程中不少大学生抱有“一举中的”的幻想,一心求速成,一旦遭遇一些挫折容易苦闷、焦虑,一蹶不振,陷入失望情绪中不能自拔。对求职中的挫折缺乏心理承受力,无法乐观调整自我心态,勇敢面对再一次的择业。

  在择业过程中高职生不健康的心理还表现在盲目从众、攀比心理、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过分依赖等等。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广大企业,所以课程设置方面更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够最终靠校企合作,在课程教育中融入更多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共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利互惠,这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学课程发展的必然,也是高职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途径,使得学生、学校、企业都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第一,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岗位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责任,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方向。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关注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和道德规范理论过多实践太少,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未来生存问题的思考。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社会也处于转型时期,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更为开阔,学生不仅一直注视着国家的发展,更关注自我的成才。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坚持“以生为本”将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多地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围绕企业文化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共赢。

  第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是以面向行业发展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在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可融入企业文化。为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同企业所倡导的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敬业奉献及强烈的责任意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时俱进,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第三,当代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标准,不仅只是看毕业生的文凭或是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注重,无论是学生个人的基本素质,还是个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需要在职业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巨大正能量,代替企业全面考察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应有的职业意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职业能力,以及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企业精神品质等。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学校也愈发重视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以舞蹈为例,大多数学校逐渐把舞蹈素质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素质教育成为提升学生美育能力、增强学生意志品质、增强自信心、陶冶情操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教育功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教学和实践可以提升校园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审美价值观。以职业院校为例,职业教育本身就属于工学结合、理论加实践的学习模式,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独特的学习思维方法,在舞蹈素质课程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将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舞蹈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肢体语言的美和舞蹈特有的魅力,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升华为对人性自然的流露,让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释放,展示出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魅力和活力,让心灵美和身体美得到完美的结合岂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吗?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美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对美育的功用有着独特的认识。王国维认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完全之人物”,而欲达此目的,非德智体美四育并举不可,美育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三育,它有自己特殊的作用,“使人之情感发达,使达完美之域”。通过舞蹈训练能使人形体美,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在形象、感情、形体、气质、待人处事等各个方面的修养。舞蹈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领悟舞蹈美的人在任何场合都能表现出完美的姿态,很多接受过正规舞蹈训练的学生,对自己的形体和举止都充满了自信。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要对形体训练和形象训练作较高要求之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让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影响到其它专业的学生,从而让所有的学生理解形体美的真正魅力。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围绕工学结合的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地培养出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人才。不但在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同时用舞蹈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和演出等实践活动,对其心理素质和素质知识技能的考核历练大有好处。通过多次比赛,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的比赛都可以使学生进行纵横立体式对比,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清醒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继续提高。通过大量演出和实践可不断历练学生的胆识,使学生消除自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不同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尝尽人间百味,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表现失去亲人的痛苦、有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有感人的亲情描绘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踏入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亲和力。学生们在每一次演出和比赛中,可以对不同的舞蹈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是再创造。在老师的指导和编排下,学生要加入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用舞蹈启发情感,例如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实践中,每场演出或者比赛都有一个主题,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对不同事物和人类情感的一种审美和情感体验。

  舞蹈是一项团队合作的独特艺术,整齐流畅的队形,刚柔并济的动作展示,常常把人带入另一个唯美的世界而久久不愿离去,此时大家的整体意识是非常强的,只要有一个学生开小差导致动作错位或不协调,就会直接影响整体画面的和谐,从而导致艺术性和欣赏性的缺陷。通过日常的整体意识思想的训练,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学生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的状态,剔除不利于团队和谐发展的坏习惯,自觉维护整体的利益,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大有益处。

  总之,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且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同时职业教育的浪潮越发猛烈,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好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作为肢体语言艺术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并使学生获得身心上的愉悦从而达到教育作用,使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用“舞动的心”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这对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极为重要。

  吕 方(1983-),女,湖北省十堰市人,本科学历,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财经商贸旅游部助教,研究方向:舞蹈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属于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使教学效果提升,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体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分层教学法,并且要认识到其重要性,从而可为更好应用分层教学法奠定较好基础。下面主要就分层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其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能力及水平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区别对待。在传统职业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选择在课堂上进行学,学生统一进行学习,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而言,虽然能够将全部知识较好传授给学生,然而未能够对学生个体差异性重视,其结果就是有些基础知识能力及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可能在课堂学生中无法跟上教师思路,最终影响其教学效果。而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其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重视,要求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需要针对学生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可对不同能力及不同水平学生均进行较好教学,从而可使所有学生能力得以较好提升。

  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其与基础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方面均有所不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其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职业人才。因此,若选择基础教育中的学模式,很难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最终所造成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比较差,在进入社会之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可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设置不同教学目标,这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可使所有学生职业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最终可使职业教育目标得以较好实现,这对职业教育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上虽然得到较好发展,然而其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比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积极参与,而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未能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也就无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比较低,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使教师对每个学生均加强重视,可依据不同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均能够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另外,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使每个学生个性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及充分发挥,可保证每个学生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参与兴趣,使其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得以发挥,最终可保证职业教育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2]。

  首先,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职业教育中为能够较好运用分层教学法,首先应当注意的一项内容就是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这也是分层教学法能够得以实现的最基本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分析,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层,才能够保证分层更加具备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便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在分层教学法应用中属于主要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选择不同层次学生比较适合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为提升教学效果奠定较好基础。此外,应用分层教学法应注意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对于教学目标分层而言,其所指的就是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对于这一方面应当注意的就是所设置教学目标能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要确保学生通过积极努力学习能够达到这一目标,从而可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其更加主动参与教学中[2-3]。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分层教学法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职业教学教师,必须要对分层教学中加强进一步了解,充分认识该方法在实际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对相关注意内容加强了解,以便能够对分层教学法进行更好应用。

  [1]刘荣贤,白国军.浅谈分层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2016(27).

  [2]赵成荣,曾峥.分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5(36).

  在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国际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国际贸易日益增多,要求现代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不仅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给予跨国交际以语言保证的素质。市场需要导向着中职学校办学的人才培塑技能目标,专业教育必须适应就业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和经济一体化国际大环境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其中,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对外英语交际与借鉴学习和使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任务,因此,突显着这一学科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与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具有职业综合能力,工作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水平专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与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观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衡量学生成才的标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着英语教学的特色,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沟通能力和具有专业英语知识,能够适应于职业跨文化交际需要和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人员需要的英语素养。这就表明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与高等教育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

  毋庸置疑,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是由专业课教师承担着的,英语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质量。职业教师的素质更重要的方面是敬业精神和教学方法的采用。目前的情况是,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欠缺敬业精神,对职业教育的特色认识模糊,往往沿袭于初高中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仍然对学生重在灌输基础性的知识,仍以老一套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主要表现是:在讲解单词、短语的用法上下功夫,教师的讲授实践几乎占用着课节中的所有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被动地跟随着教师,听课量大,记笔记量大,“听”得疲劳,“反思”不够,其结果是教师讲解的内容都听到了,但理解不够,与专业应用联系不够;或者是对课堂讲授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但实际应用则显得不足。或是只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掌握的是“哑巴英语”,不会利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

  职业学校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大都没有打好底子,英语基础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好,而且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消极思想或抵触情绪,没有适当的学习方法。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英语,让他们产生着既然过去都没学好,现在再努力也不可能学得怎样的思想。思想上的消极和抵触,带来的是学习中的消极和应付,不求学得怎么好,只是跟着听课,在考试时能够混个及格也就达到学习目的了。也还有一些同学因为英语底子薄,不愿意上英语课,逃课者、考试不及格者大有人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在市场上十分抢手。且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不断增多,国内各类企业不断开辟国外市场的占有份额,企业的招商引资、域外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均离不开英语的介入和使用,而市场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和英语交际能力的人力资源大量的要依靠着职业学校的输送。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英语水平与社会的需要不对称,导致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有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16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近75%的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适合岗位需要,但是其中只有不到7%的人员具有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都是由于专业技术人员这方面的能力不达标,而招不到自己想要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实际上,从职业学校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也常常会因为英语水平的限制而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英语是一门语言,最基本的语言功能即听和说。听得懂、说得清、写得出是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中的基本内容。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专业技术能力相对制衡的情况下,有着明显差异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奠定着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竞争实力强弱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强与弱者在岗位竞争中的起跑线不同,弱者如不奋发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于这方面的强者,因为在能力素质方面有着明显的缺陷。

  在职业实践中也还显现着这样的问题,即显示需要检验着学校英语教育的质量。学校英语教学的“教”、学生的“学”与岗位的“用”是否紧密联系着。这种检验表现实际需要,实践是检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或必须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可能来源于对国外的技术引进与设备引进,有着与辨别这些设备使用性能和技术要求的英文知识,操作起来会得心应手,没有与之适应的英文知识,只能是束手无策。其中尤其需要英文阅读能力,用来熟悉设备的操作说明、了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况且,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不仅仅是会简单的设备操作,更需要在设备运行中对不合理或可改进的地方予以创新与发明。有了创新的成果后,还需要对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报,国内的企业可用中文操作,外企与合资企业的总结汇报将必须使用英文,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英文书写能力。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人有我有,人人平等;人有我无,势必落后;我有人无,我必踞先”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形成。

  职业学校要立足于自身所具备的英语教学特色,提升专业课程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积淀与提高,在开展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英语活动,如组织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辩论活动、英文原音电影观赏等,尽量多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英语听、说能力。

  学习英语知识,最终的结果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扎实地保存在记忆中,为使用做好知识储备。那么,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训练学生多掌握和扎实掌握英语词汇。词汇是英语的基础,词、句、对话、文章都是由一定量的词汇组成的,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为提高听和说的能力奠定物质基础。

  随着现代人力资源需求环境的变化,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策略也必须改革和创新。现代人力资源需求调查以及有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查都显示出,复合型的英语专业技术人才是首选,而且必将是社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方向和社会需要的取向。因此,职业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培养,使学生能够从自我做起,端正学生对英语学习在日后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地加强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目标明确地从提高听说能力的全方位着眼,多学习、多时间、多锻炼、多提高。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既能够掌握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具有相应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成长为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的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惠.现代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调查[J].人力资源信息,2008,12.

  [3]武小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分析[J].中国语言教育,2007,11.

  [4]阎辉.英语水平――影响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瓶颈[J].信息科技,2007,9.

  教育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各教育部门对其拥有的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行共享。例如可以在省内(或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职业教育信息网”,可以将省内(或全国范围内)的各所职业学校共同创建的公共课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课程、精品课程以及管理制度等上传到“职业教育信息网”上,这样即可以实现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参考学习,也方便学生随时学习相关的操作技能。

  无论是制作专业教学资源,还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等,都需要依托优秀的教材。然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书籍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教材普遍关注的是理论知识的构筑,忽略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如何运用相关知识的案例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学生也无法学到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技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主编写各种课程的系列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一个由各地职业院校组成的利益联合体,合作共赢,共同协商解决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组织职业教育领域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突出的教师群体共同合作完成一套具有创新性的以实际操作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并在这些教材的基础上,由相关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制作实训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在合作中,由专业教师提供专业操作过程,例如由专业教师提供工业产品的制作过程,然后由计算机技术人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实训仿真软件,制作系统的多媒体课件等等。

  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一起调动起来,而且节省时间、节省资源,提高了课堂效率,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生在真正制作工业产品铸件前,可以多次使用仿真软件练习操作方法,当熟练了操作步骤之后再到真实的机床去操作,这样即达到了多次练习的目的,也为国家节省了很多资源和资金。另外,还可以在“职业教育信息网”上建立论坛,该论坛主要用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并形成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所有的成员进行约束与管理。

  总之,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编写教材,然后再根据这些教材制作实训仿真软件、系统的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等,最后再利用实训仿真软件、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这种创新的专业教学环境,真正做到了专业教学模式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接,增强了教学环境的实际操作性,建立了规范的、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适应现代化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变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建立基于网络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是相当必要的。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强调知识的储备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应用。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培养的人才,都是不可替代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或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普通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是同层次且等值的。

  与瑞士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瑞士政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设有直属联邦议会的职业教育联邦委员会,各州设有理事会,全国性的学科委员会参照行业要求和欧洲标准规范职业教育体系。美国、英国等国政府近些年来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用于扩大技能培训以及改善教学设施。而我国还未能够形成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度。

  纵观整个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无论是从职业教育的创新还是从构建内容完整、方法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对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认知也需要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教育连接了职业与教育两大领域,因此,职业教育应突破“围城”,大胆创新。当前的学者则认为,企业及工作过程也是知识的发源地,知识的传导是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双向的。强化与行业的企业的合作,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响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特色。具体来说要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校必须把育人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同时,还要做到面向人人,即建立面向人人的学习方式,创新办学模式和改革教育内容,为不同对象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

  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应形成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包括培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课程开发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对具体工作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核心技术,以此为重点开发课程;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需求;教学环境强调职业的真实性。

  职业教育是职业定向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职业需求,根据社会岗位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有针对性人才培养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从业人员适应岗位需要的操作能力。教师教育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需求,根据教师岗位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有针对性培养的教育。教师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学生适应将来教师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素养。从严格的角度归类,教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因此,教师教育应密切联系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开展教育活动。诸如:教师教育比一般的职业教育对从业者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更高,那么教师教育在这方面就应有更多的投入,而不能像其他非师范院校以及一般职业院校那样简单地开设“两课”就够了。再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全日制高中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中小学的课程教育从理念到操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从业教师的职业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教育应适应这种需要对培育学生的规格、要求进行改革,对相应的课程进行调整,对培养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由新课标带来的教师岗位的变化。

  由于教师教育延续着传统精英教育的模式,因此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特点,并没有在教师教育中得到体现,造成教师教育中教育教学与教师职业呈现出游离的状态。(1)在课程的开设方面,师范类院校除了有限的几门教育类专业课外,其他课程与非教师教育的课程完全一致,有限的几门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而所谓的“与非教师教育完全一致”的其他课程,不仅是教科书的版本要选非师范的权威教材,在教学中也几乎是非师范的讲法,完全是与培养教师的教育目标相游离的。(2)在开展的相关实践环节上,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最多不超过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以及部分学生参与的“三下乡”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有限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不能真正地培养起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毕业之后能否适应教师的岗位需求自然要大打折扣。(3)师范院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陌生。师范院校的教师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陌生是带有普遍性的。其普遍性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讲授直接与中小学教师岗位相关课程的教师,即《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师,他们对中小学教师岗位应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熟悉的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层面,事实层面的“熟悉”只限定于“了解”的层次。因此,他们许多见解是脱离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的。二是讲授普通专业课的教师(诸如中文专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等),对中小学教师岗位陌生的程度更高,有的甚至不了解新课标,因此,在他们的教学中几乎不可能将所讲授的课程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联系起来。出现上述三个状态的根本原因就是漠视了教师教育的职业教育特点,漠视了教师教育是职业定向教育。

  教师教育的非师范化给教师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教师教育中突出教师的职业特点。(1)教师教育应建立与教师岗位进行经常联系的机制。除了教育实习和“三下乡”的自愿者活动之外,通过增加师范生到中小学的见习、代课的方式,运用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教学经验。增加经常性调研活动,时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岗位状况以及动态变化的趋势,使教师教育教学与教师的岗位密切相连,使教师教育中教师的职业特点得认突出。(2)在打好教师职业基础的前提下,致力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基础包括教师的专业相关知识基础、教育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等,这些内容是一名教师不断强化职业的从业能力和水平,进行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以培养教师为己任的教师教育必须打好这个基础,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与师德修养、文化素养结合,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这是最终发挥知识价值和意义的必然的途径。(3)教师教育中,在所有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教师的职业观念,换句话说,要改变教师教育中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及其状况陌生的局面,特别是对新课标的无知状态。在公共课的教学中要从教师职业角度去认识课程的内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把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形成专业岗位意识和教师意识,使整个教学都与教师的岗位发生关系,突出教育的师范性。

  教师教育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教师教育以培养适应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为目标决定的,也是改变目前教师教育的非师范化的必然要求。教师教育面对的是中小学,随着中小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师的岗位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也使对教师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要求更重要。这一些因素都要求教师教育改变现状,回归本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