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熙与教育的不解之缘(组图)_新闻资讯_安博体育电竞app下载安装最新版
详细内容

周学熙与教育的不解之缘(组图)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4-28 04:11:49      【来源:新闻资讯

  东至籍民族实业家周学熙为中国近代北方工业之父,与南方实业家张謇合称为“南张北周”。笔者近日研读《周学熙自述》,发现周学熙前期所走的人生之路很有特点,即早期接受个人教育,随后鼎力兴办教育,到最后办实业时发展职业教育。可以说周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世家子弟恪守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之信条,周家也不例外,周学熙在同治九年,六岁时居金陵就初习识字,八岁时,居天津入塾读书,一直到十四岁随父乞假省亲,回建德县(今东至县)纸坑山,虽无塾师,但从长兄徵之课读,日夜用功,文思大进。他十六岁徒行百里到贵池府应童子试,十七岁赴省城科考,一等前列。二十九岁时,应顺天乡试,中第十八名举人。

  读到此处,我感慨顿生,在求学路上,周学熙所受的煎熬,有谁能知?在此期间,他的两个哥哥早已中举、中进士了,可他这个补了又补的老童生,在补习路上走得瘦骨嶙峋疲惫不堪。正如命运从不将门窗插死,当一扇门关上了,那窗子肯定不会严实,你稍一用力,就会洞开。周学熙的求学路并不顺,好不容易中到的第十八名举人,因考试舞弊案,大费周章。后虽复试列新中举人一等,但额满见遗。后又两次参加会试,均未中。

  屡败屡战,精神可嘉,但残酷现实,让其对科举已意兴阑珊。最后在直隶报捐道员,从此走上了仕途。

  一八九七年,周学熙三十三岁,已育有五女一子,家累渐重,有人说他当以“异路功名发达”,其父周馥给亲家张燕谋去函,为周学熙在开平矿务局谋一小事,辗转于温州、厦门、福州、澳门等地,也就是当下的跑销售。其后因开平矿堕入外人并吞之计,成为“卖约”,而“坚不签字,遂辞去总办,与矿局脱离关系”。再后来以滦收开,兴办水泥不表,在其三十七岁时,时任山东巡抚项城的袁宫保世凯,札委总办山东大学堂,让这位崭露头角的实业家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加剧。在变法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不可遏止。改革封建传统教育,逐步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已经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光绪皇帝正式下令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山东大学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光绪的谕旨第一个响应的是山东巡抚袁世凯。政治家的敏感,让他嗅到了第一缕气息。当时他正在家里休假,看到皇帝的谕旨后,立即想到了周学熙,周学熙销掉淮阳捐局差使后,立即起程,九月到了济南,当即替袁世凯组织人员起草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认为“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 ”这与当下提出的“科教兴国”同属一辙。奏请先在省城设立大学堂,分斋督课,其中专斋相当于大学,正斋相当于中学,备斋相当于小学。奏陈得到清廷的照准,于是山东首先办起了一个官立山东大学堂。这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在各省最早兴办的官立大学堂。

  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

  周学熙年谱记载了他的办学思想,其中有这样两句话:“使端趋向,而重实学。”也就是使学子一开始就以实用、实业为学习方向。这样的办学宗旨,似乎召示着其后工艺学堂与考工厂的诞生,是顺理成章之举。

  周学熙在其五十八岁,即一九二二年利用回秋浦守制之机,又在家乡创办了秋浦宏毅学舍(书院),不仅与其之前办的职业教育有所不同,就是与普通学校的性质也不一样。其宗旨是以中国旧道德旧文学为根本,辅以英文、数学及新知识之切于实用者,以期养成任重致远之人才。凡来肄业者,须专心向学,切实用功,以服从学规为主;并严订章程学规及课程;任彭星台怡为监督,聘姚仲实永朴、陈慎登朝爵、马庆云汝騆、诸宿儒及英算名家为主讲教授;又于城乡举办义学五处。由于地方不靖,师生逃逸,宏毅学舍于一九二九年停办。其间自宏毅学舍毕业者,本科生十四名,预科生四十一名,商科生二十一名,各义塾学生一百零二名。总理怀念的恩师、“有实无名”的真学者李诚,曾就读于宏毅学舍。

  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后,锐心图治,又想到了周学熙,将其带在身边,帮其整顿经济,实行新政。此时周学熙创办了“工艺学堂”和“考工厂”。如“图算学堂,参仿日本办法,选招聪颖子弟,半日在堂学习图算、机理并浅近化学,半日在厂练习各种机器工作,为造就人才,振兴工业根本。 ”

  1903年,周学熙奉委为直隶工艺总局总办,该局作为全省工学界之枢纽,以创兴工艺提倡实业为宗旨。对此项委任,周学熙的自我评价是“之后四年,工艺成绩斐然”。他首先制定了一张蓝图:计划创办高等工业学堂、教育品制造所、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厂、造纸厂等;工厂附设:日夜课补习所、仪器讲演会、工商研究所、小彩票、拍卖处等;助办者:初等工业学堂、织染缝纫公司、玻璃厂……

  蓝图一旦确立,必须当即实施。当年六月工艺学堂改名为高等工业学堂,以教育培植工艺人才,注重讲授礼法,继以实验,以卒业后能任教习工师发明工业为目的。尔后办实习工场、官立造纸厂,“又开办广仁堂女工厂,收学徒300余人,教授手工,是为女子职业之先河”。

  从上可知,周学熙创办的工艺学堂,到后来改为高等工业大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毫不夸张地说,周学熙就是中国大规模职业教育培训之父。

  如果说周学熙设工艺学堂,是“造就人才”的职业教育,那么他开设的考工厂,就是“鼓舞商情”的全民职业教育机构。

  考工厂简言之,就是一座商品博物馆。它以展示商品,使参观者从感性认识入手,达到“开通民智,提倡工商业之进步”的目的。有史料称,开厂“半月以来,观者甚众,日千数百人、二千余人不等,购买货品亦时有之。似此,民智可期逐渐开通”。

  为了使考工厂作用发挥到极致,考工厂还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商活动:如工商茶话所,邀商界、学界人士,演说各项要理,每月举办两次。有史料称,“每当演说,官绅士庶,听者常逾千人,裨益工业殊非浅鲜”;工商研究所,每月召集两次,并将研讨问题,形成《问题条对摘要》,报送有关方面参阅。

  可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工艺学堂的建立,让许多人学习到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而考工厂的设立,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更开启了国民的商品化教育,同近代文明接轨,推动了当时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周学熙的一生,在振兴民族工业方面,已享誉中外,但其在近代大学教育方面作出的独献也不容小觑,在古与今,中与外之间,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对接,尤其创设“考工厂、工艺学堂”,将教育培训引向普通大众,若说周学熙是中国职业教育奠基人,应该是实至名归吧! 周学熙(1866-1947)1905年,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的学生,聆听以英文讲授的机械课。

  国际奥委会主席:对世界反机构涉及中国游泳运动员药检呈阳性处理“充满信心”

  广州龙卷风为强龙卷!多处铁皮厂房坍塌有人受伤,厂长:正统计伤情,救援人员已到场

  美媒:美高校抗议学生享用免费咖啡三明治,背后“金主”是犹太裔金融大鳄索罗斯

  重庆一19岁女生称被舞蹈老师压断腿致十级伤残 涉事培训学校:在走司法程序,绝不回避责任

  来自清华创业团队,可生成16秒视频,中国首个Sora级视频大模型Vidu发布

  画廊周北京迎来第八年, “漂留” 主题聚集 30 余家艺术机构与 40 场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