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育家卢乐山往事:一辈子干教育从未打过孩子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2-05 15:30:29 11月9日,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卢乐山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岁。卢乐山出身天津教育世家,从其祖父卢木斋、外祖父严范孙开始,卢乐山的家庭成为百年中国幼儿教育的缩影,卢乐山的百岁人生更是见证了百年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变迁,而这些都与天津息息相关。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说,校报曾在卢乐山先生生前对其做过一次采访,老人口述的生平历史中,从小在天津的生活、学习,占了相当多的篇幅,“卢先生后来从事的工作以及教育方法的理念,无疑都是幼年时在天津受到的家庭影响所致”。在城市观察者、作家、民国故事会的主讲人徐凤文看来:“近代天津留下的最大的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与其说是建筑街区,不如说是弦歌不辍的先生之风。而严家、卢家为中国培育的人才之多,放眼中国,罕有其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月,严范孙在天津西北城角文昌宫西家宅开办严氏家塾。4年后,1902年,严氏女塾同址创立,开始时学生主要是严氏家属,包括女儿、侄女、儿媳、侄媳以及四姓近亲的女儿。此外,他还在私宅创办了“保姆讲习所”(幼儿师范)及严氏蒙养园(幼儿园)。卢乐山的母亲是严氏保姆讲习所的第一班毕业生,曾担任蒙养院教师,并开办过幼稚园,卢乐山的一位姑母和两位表姐,都曾学幼儿教育,并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而此时,卢木斋也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的数学总教习调任为直隶和奉天提学使。徐凤文介绍,根据有关的资料以及卢乐山的口述史,卢木斋在其任期内,直隶新式教育发展迅速,共设立农、工、矿、商、法政等各类专科学校几十所,办起官立中小学数百所,还支持傅增湘等创立了北洋女师范学堂、北洋女医学堂等。和严范孙相似,卢木斋也重视幼儿教育,1909年,卢氏蒙养园在河北区元纬路卢木斋的家成立了。外祖父严范孙创立了赫赫有名的南开系列学校,而祖父卢木斋也在辛亥革命后弃官,在天津定居设立系列学校。1916年,元纬路旧宅设立“卢氏小学”,到了1922年,卢氏全家搬到意租界小马路,元纬路的住宅全部归卢氏小学使用(1949年后改名为元纬路小学),1923年,卢乐山的姑母卢定生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幼教回国,参与到学校经营中。当时,元纬路的卢氏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共12个班,后来又在意租界小马路住宅内办幼儿园及小学,共8个班。 “家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幼年卢乐山“选择”更广。她曾回忆说,1919年前后,因为家中搬迁,卢氏幼稚园及小学暂停,母亲便送她到天津女师附属幼稚园。后来家里由河北元纬路搬到意租界小马路后,恢复了幼稚园,卢乐山也转到卢氏幼稚园,“这期间,我有时也在严氏幼稚园学习。” 中国近代教育,经历了从学习日本到学习欧美的转变,严氏蒙养园就是严范孙去日本考察后建立的,到了卢氏幼儿园建立后,其中两位老师就是卢乐山的表姐,她们幼年在严氏蒙养园学习,后来又在当时的北平学习美式教育。徐凤文介绍,包括严氏女塾、保姆讲习所,基本照搬了日本的经验,聘用日籍教师教日语、音乐、手工艺等课程,所用教科书和教具也多是从日本带回来的。而到卢乐山所在的幼稚园时期,教室里也有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具。卢乐山对自身的幼稚园“毕业考试”,记忆相当深刻:老师让4个6岁的小朋友每人到中间讲个故事,“那时我很紧张,站在大家面前很不好意思。但当我慢慢地把故事讲完后,听到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的掌声,那时感到成功的快乐……” “女儿家,要柔顺,跟着娘,听教训……姐妹们,须和美,莫怄气,莫拌嘴……”6岁的卢乐山因为卢氏小学停办,便到严氏女学读了两年,女学中由外祖父编写的《教女歌》,铭记一生。南开学校的发祥地实际上就是严氏宅邸,卢乐山上的中学就是南开女中,成立于1923年。回忆南开女中的学习、生活,留给卢乐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女中部主任梅美德,这位梅主任的“除你之外,还有别人”演讲让卢乐山受益匪浅。“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由于只顾自己方便、省事,而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其中之一就是宿舍里的厕所,她说她多少次发现大家用厕所,弄得里面很脏,大家就没有想过待一会,还有人要来用?她说,她没有很好的方法,只好用脚给你们擦,你们就没有想过别人?”后来,卢乐山从事蒙台梭利教育,也很注意这一点。 1932年,木斋学校开始在元纬路试办中学部,就是现在的木斋中学,“诚朴勤勇”的校训流传至今,也培养了大批人才,比如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等。 尽管各自办学,但同样的时代理念和姻亲关系,卢严两家注定渊源匪浅。卢木斋在任提学使时,就广设图书馆,1907年,由卢木斋倡议设立的直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前身),获严范孙捐赠的“蟫香馆”藏书五万卷。当时他提学直隶,从学款中拨银一万两协助南开办校,之后按月拨款一百两给予补助。南开大学校史馆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关于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建成的详细考据,见证了这两位教育大家的“南开缘”。1923年南开大学迁往八里台新址,但尚无条件修建像样的图书馆,在思源堂内的图书馆远不能够满足师生阅读需要。1927年,卢木斋从严范孙处得知这一情况后,慨然允诺捐出十万元,为南开建造图书馆。工程交付天津基泰工程公司设计建造,施工中他以74岁高龄亲往督工指挥,历时一年,于1928年这幢新馆竣工落成,卢木斋又将数十年来节衣缩食所购藏的十余万卷图书,悉数捐赠。10月18日举行启馆仪式,中外官员宾客云集,在千百师生欢迎和欢笑中卢木斋出席致词,并亲手将钥匙授予校长张伯苓。为纪念卢木斋嘉惠学子的盛举,新建馆舍命名为“木斋图书馆”。在卢木斋的带动下,包括严范孙在内,天津藏书家李典臣、李组绅等先后向木斋图书馆捐赠各自的藏书累 计十万卷之多。1929年,为表彰卢木斋先生为南开所做巨大贡献,1929年南开大学特地立碑建亭以示纪念。193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明令嘉奖,教育部特授予卢木斋一等奖状。1934年柳亚子来南开参观后做诗:“百城南西足论功,堂构巍峨缔造雄。十两万轴,教人长忆木斋翁。” 1937年7月29日,南开大学遭到日军飞机轰炸,木斋图书馆、秀山堂、学生宿舍等建筑物惨遭炸毁。次日,日军再次纵火,图书和仪器设施均被劫掠。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于1947年8月从日本追回外文图书和零散书籍194箱,经上海运回天津,入藏南开大学图书馆。在每本劫后幸返故里的图书扉页上,特地粘贴了标记:“民国二十六年此书被日寇劫去胜利后由东京收回刊此以资纪念”。1948年,卢木斋去世前,还叮嘱儿女捐资南开大学重建图书馆。1951年,木斋图书馆原址复建,直到1958年,南开大学起用新的图书馆,木斋图书馆旧楼改作学校办公楼。卢乐山曾在老楼前留影,在她看来,正是在祖父的影响下,让自己从小就认为读书重要,做教师光荣,对祖父捐资办学、办图书馆的精神十分敬佩,祖父说的“让更多的人能读书”也成了自己终身的目标,“后来,我终是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我这一辈子的教学生涯,总是学一学就去实践,实践了一会,又加以学习,这是祖父给我的影响和启发。” 1934年,卢氏一家迁居北京。这一年,卢乐山也考入了燕京大学,并最终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在北京暂时关闭,在成都复校,1944年,卢乐山和几名同学南下继续完成学业。就在大后方,在当地树基学园工作的卢乐山和教师们合写了一套四册的《幼稚园春夏秋冬四季教材》,又找到一些美国的乐曲,编了《幼稚园音律活动》及《儿童舞蹈》,很受欢迎。也是在1945年,卢乐山和大学同学雷海鹏结婚,后来还与丈夫一起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卢乐山在大学的儿童研究所继续学习、工作。 1950年,夫妇从加拿大回到北京,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终身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工作。1956年,卢乐山领衔完成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用书。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指南》始终没有正式出版,但经过大范围的印发及征求意见,其中大部分内容还是被很多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采用了。 卢乐山是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国内系统性传播的第一人,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她出版了《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等相关专著,支持弟子在各地幼儿园设立蒙氏班,并开展教师培训;另一方面,鼓励教育践行者,要以积极的、发展的、时代的眼光去看待理论,“要博采众长,创造合乎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幼教理论新体系。”退休之后,卢乐山开始研究家庭教育,总结儿童游戏规律,甚至还在95岁高龄时,逐字推敲教育部公开征求《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意见,在今年年初,百岁高龄之际,还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游学西方、熟谙西学的经历和家学渊源、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背景成就了卢乐山先生的治学之路。 徐凤文和记者说,卢乐山夫妻在北师大教育系长期保持一项纪录——“没打过孩子”。“卢乐山先生认为所谓棍棒教育其实不是教育,有些人以为这也是爱,其实是没爱对。爱孩子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丰富孩子的经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点也不费劲。了解孩子,更要尊重孩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正确的对孩子的爱。她是一位仁者、智者、爱者。”(“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index_100331971){ alert(您已浏览到最后一页); return false; } $(#Content_100331971+count_100331971).show(); }); 习在天津视察的重要讲话引发天津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大家都表示, 新时代新征程,要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激励实干信心 凝聚奋进力量 坚决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习主席春节前夕视察慰问驻天津部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全军官兵新年干出新气象 聚焦中心工作和第一个任务——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 天津卫视相声春晚正月初二播出:德云社新作“笑”果十足 张国立主持毛晓彤加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