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提质促融出特色 凝心聚力创“双优” ——桃江县职业中专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4-14 09:01:07 刚毅的神情、熟练的技法、自信的眼神、昂扬的斗志……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场,未来的大国工匠们各显身手。桃江县职业中专机电一体化组装与维护项目选手陈文宇、文畅一路披荆斩棘,再次获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消息传回学校,师生们欢欣跳跃,激动不已! “奖牌不仅代表了学生取得的突出成绩,更见证了学校多年来在学生技能教学这一块不断加大投入后取得的进步和成果。”该校负责人说。该校牢记习“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指示,潜心打磨育人育才体系,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改进培训与激励机制,以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弥合专技人才缺口、谋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省内中职同台竞技的试炼场,也被称为职教界一年一度的“高考”。学生只要在比赛中拿下省一等奖以上名次,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就可以被保送至各大高等职业院校,正式迈入大学校门。如何让职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开启了一系列升级育人体系的自我改革。 相比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在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上有更多自主性。“社会关注什么?企业要什么?大赛比拼什么?学生想学什么?技能缺口是什么?请教务处充分考察各专业现状与工作前途,并报学校校务会审议,快速作出课程调整。”学校进行广泛调研后,正式确立“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训课+综合实践课”四大课程培养体系,有机地将“高素质”与“技能型”人才培育衔接在一起。 以该校龙头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为例,除了语、数、外、思政等基础课程以外,还强化了对实习实训的培训力度,并开设形体、礼仪、茶艺、演讲、手工等一系列创意类活动课程,不仅让该专业升学率年年攀高,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择岗打开了全新的窗口。该专业今年73人参加对口高考,62人上本科线人录入湖南师大,居全省前茅。“高素养、多技能”作为该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独特优势,无论是进入大学还是就业后的发展,他们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该校积极做出响应当下产业潮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首创“四线四维”的专业群建设体系,打造岗课赛证高度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据省级教学名师符旭东介绍,他们将专业对接岗位,与技能大赛、职业证书及专业课程相结合,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共同目标,以岗位需求为课程建设标准,以技能大赛标准为课程考核标准,以职业证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为课程建设能力要求,形成融合式课程设计,实现“岗课赛证”融合。这样既能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又能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不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产教融合是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与市场应用接轨的桥梁,但大都是以解决用工为主的合作模式,往往将学生朝着“工人”而非“工匠”的方向培养。眼见培养出的技能人才大部分还是就业在低端生产线,学校决心变革传统产教融合形式,探索出学生实训锻炼的新模式。 试点首先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展开。该校通过多方调研,经过与TCL多轮谈判,决定采取校中厂与厂中校的双向深度融合模式。一是TCL在学校建设培训基地(校中厂),由TCL派技术人员负责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实训,学校负责文化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训,学生或TCL的员工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前期培训。二是在TCL工厂内建设培训基地(厂中校),兼顾学生与教师培训功能,学校派专业课教师负责管理与专业课程教学,同时教师又参加企业的岗位实习。通过这样的培训模式,学生能快速进入技术岗位。 走进该校的机器人实训中心,教师带队,学生实操,教学帮带的良好氛围,促使着师生实操能力稳步提升。真正让师生高兴的,是其巨大的锻炼价值——学生不仅练成了“能编程、能诊断、能修复”的多面手,熟悉了企业岗位的“6S”管理,还体验到了企业文化的责任与担当,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不仅仅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信息技术、财会、园林等专业也在学生就业实训上屡出新招。该校引企入校,带生入园,将实习实训与订单式培养作为提升学生能力、打造专业品牌的突破口,不断谋求新的飞跃。学校负责人说:“我们将担负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使命,继续保持教育与产业接轨的良好势头,让专业设置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得到逐步提升,为中国智造输送人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