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思政的发展历史、基本现状与实践反思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1-12 23:08:31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必须基于课程思政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现状,对课程思政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断的提高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课程思政不论在认识上、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梳理发展历史,把握当前的基本现状并进行深入反思,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面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意义重大。 课程思政植根于新时代,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在党的十八大所确立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等的探索与创新。从发展历史看,课程思政缘起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伴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拓展,逐步在实践探索中完成其基本理论建构,有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对于怎么样才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会议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论述,便成为高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探索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方向。关于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作用、内容、特征、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得以廓清,自然而然便成为课程思政认识的缘起。 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习首次到高校考察调研时召开的。会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再动员、再细化、再部署,为刚刚兴起不久,正在实践中探索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活力,促进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断深化。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是党中央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第五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是一次很重要的历史性会议。会议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高度总结了推动我们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九个坚持”,将我们党关于教育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做好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深刻把握“教育的最要紧的麻烦”,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路径,为从高等教育制度层面认识课程思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照,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重要落实理念和机制的认识基本成型。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们国家高等教育领域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探索创新的新兴事物。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作为对其认识和提出的缘起,历经五年的艰辛探索,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断的提高、实践逐步深入、研究持续深化。 对课程思政时代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提高。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和活的灵魂。必须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是“培养什么人”的根本举措;必须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论深度,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是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有效切入;必须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现实广度,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是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机制的重要抓手。五年来的认识之路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懂弄通做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体现,这一重要认识成果,必将伴随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进一步丰富,而在常学常新中不断提升。 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逐步深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是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上海、北京等地在点上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到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面上的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实现了从外延到内涵的模式转变,并由个别地区部分院校的个案探索扩展为全国范围所有高校的共同实践,基本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总体格局。五年来的实践之路,是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课程思政基于课堂教学成为育人主渠道这一重大变化,拓展了课堂育人的内涵,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使课堂育人由原本零散的、自发的个体化的育人行为转变为系统的、自觉的有组织的育人行为;对于高校而言,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使高校不仅在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构建高水平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上找到了有效切入,在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上抓住了重要抓手,而且找到了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载体,初步破解了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难题。 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持续深化。扎实的理论研究是持续深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近五年来,课程思政研究作为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崭新时代课题,已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迅速成为学界和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关于研究方向,文献统计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聚焦在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价值阐释、路径方法等方面,并对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虽然如此,但关于课程思政的概念范畴和科学内涵还要进一步厘清,关于课程思政的内在特点和建设规律还要进一步把握,关于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和育人功能还要进一步优化。 课程思政的发展历史饱含收获与期待。立足于实践,着眼于完善提升,深刻反思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建设路径、成效评价,有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全方面推进和高质量发展。 课程思政,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其本质内涵尚未形成权威共识。有观点认为课程思政是针对思政课程之外其他课程的,主张课程思政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有观点则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理念,其主体是所有课程。之所以存在诸如此类的观点分歧,最终的原因在于对课程思政的本质把握得还不够准确。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必须立足于新时代的时代背景,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从我国高等教育、高等学校、高校教师的新定位,精准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从高等教育新定位看,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不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高等学校的定位看,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有效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从高校教师的定位看,课程思政的本质就是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培养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归结为一点,课程思政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以课程为基础,遵循知识传授规律,彰显思政价值引领,充分的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大力提高新时代人才教育培训质量。 当前,全国高校正如火如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但在持续高涨的课程思政建设热潮中,也存在一些令人隐忧的问题:例如,在实践中,有的仅仅就课程思政说课程思政建设,忽视了课程思政建设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关系;有的仅仅就课程说思政,忽视了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关系。这样一些问题既涉及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也关乎“最后一公里”的落实,是制约课程思政建设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依托“三全育人”格局构建,聚焦高水平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坚持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以专业思政建设统领课程思政建设。第一,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关系。专业是课程的科学组合,是人才教育培训的基础平台。课程思政的重音在课程,专业思政的重音在专业,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分别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最基本的重要抓手和平台。第二,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专业的思政总要求。专业的思政总要求要体现学校的定位,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要体现专业的共性,符合不同学校本专业的共性特点;要体现专业的个性,符合本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第三,要整体设计专业思政的实现路径。要遵循专业建设规律,把本专业的思政总要求细化落实到课程教学体系(含实践教学)、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所关涉的各环节各方面。特别是要通过制定修订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把专业的思政总要求分解到具体课程之中,使本专业所设置的各门各类课程,充足表现对本专业所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的支撑。第四,要明确专业负责人在专业思政建设中的责任。专业思政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负责人是专业思政建设的直接组织者。专业负责人要组织专业教师加强相关学习和培训,制定修订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一体化实施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同时,要充分的发挥所属党支部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课程思政的效果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评价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如何评价却要一直深入探讨,以此逐渐完备评价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人才教育培训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一是一定要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在战略上格外的重视,在战术上审慎推进,切忌操之过急、本末倒置,可以先把评价重点放在课程思政建设规范化上,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探讨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二是一定要采取系统整体的方案,深刻把握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培养的总成效和学校三全育人的大效果评价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开展效果评价,那只能是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工作层面的评价。三是一定要采取协同推进的方式,把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之中,评价课程思政的赋能价值与效果。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1VSZ012)、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形成生动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LLZZA017)以及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重点项目“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D202117)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