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就业市场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
时间: 发布时间:2024-01-06 18:12:21 职业结构是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职业发展状况。在我们国家的经济面临新常态的背景下,了解我国就业市场的职业结构现在的状况,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新趋势,洞悉未来职场的动态变化,对于优化我国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提高速度放缓、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时期。在此期间,传统行业一直在优化升级,新经济行业纷纷创新涌现,“互联网+”跨界融合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了我国就业市场中职业结构的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为: 总体就业形势趋好,职业两极分化矛盾突出。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我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企稳回升,全年GDP增速达6.7%,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由一季度的1.71增长为四季度2.41,总体就业形势逐渐趋好。然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不同职业及行业间的招聘需求与求职供给不平衡等原因,造成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例如,受益于网络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物流服务、证券期货和软件开发等职业招聘需求旺盛,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环境科学、项目管理、物业管理等职业人才供给充足,但企业招聘需求有限,因而就业形势相对紧张。 新兴行业人才供不应求,传统行业求职竞争较大。随着各大行业与网络技术融合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交通运输等新经济行业,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人才供不应求,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与此同时,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印刷/包装/造纸、石油/石化/化工等传统行业,受经济提高速度放缓的下降带来的压力,以及产业升级转型进程缓慢的影响,多数企业采取转岗、分流、提前内退的方案安置现有职工,这一些行业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职业细化拓宽就业领域,跨界人才竞争优势显著。伴随着移动网络融入我们正常的生活衣食住行的每个方面,不断涌现出新需求、新体验和新业态,由此衍生了更细化、更专业的职业。例如,专门负责生鲜食品外卖的“同城闪送”,负责上门服务的家居衣橱整理“收纳师”,为新开发APP提供编写程序服务的“APP技术工程师”等。这些新职业都是依附于整体产业的互联网化而出现,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技能,而且要掌握网络站点平台运营的基础知识,这种综合素养和综合技能较强的跨界人才,在求职竞争中体现出较好的竞争优势。 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技能人才需求一直上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引导下,部分企业正在经历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的机制转型,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融合的结构转型,以及承担国家战略、顺应全球大势发展的战略转型。特别是现代农业模式创新、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化升级等企业转型初见成效,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正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生产过渡,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一直上升,一些全球化程度高的IT服务、软件服务、研发服务及金融服务等企业也正吸收大量的高等教育劳动力。 互联网等新经济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既对就业市场中传统职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也为新兴职业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未来职业发展的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新技术行业优势领先,知识型劳动者比例直线攀升。信息科技时代,未来企业将朝着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等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发展,这一些行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源能耗较少以及产值贡献率高等特点,是推动经济繁荣和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和庞大的研究人员团队,将凭借智能性、创新性、战略性和环保性等优势,吸引海内外知识型人才不断涌入,这将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传统职业逐渐更替,新兴职业技术上的含金量逐步的提升。技术的慢慢的提升,给传统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延伸出了许多新的工艺、服务和产品,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必然导致部分职业的新旧更替。例如,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的电话接线、打字员等职业将不复存在,但电子商务、网络设计、在线教育培训等新职业纷纷涌现,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即未来脑力劳动职业发展将慢慢的变多,体力劳动职业将慢慢的变少,新兴职业技术上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职业更新速度逐步加快,职业发展边界逐渐趋于模糊。随网络设施逐渐完备、海量数据快速产生,以及信息处理技术逐步的提升而诞生的信息革命,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质的飞跃,加速了新旧职业的替代和更新。同时,社会对未来人才知识的综合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发展的边界在逐渐模糊,劳动者不仅要成为本专业领域技能人才,且能顺应环境变化转换职业角色,成为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和消费的人需求,带动了新业态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带来产业链的分化和融合、互联网与各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共享经济模式的快速渗透,也为未来职场带来新的变化: 新经济推动消费和服务升级,传统雇佣关系转为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呈现出比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未来消费和服务的优化升级方式,更注重智能、绿色和安全等体验,正朝着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的推动,也促使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发生了跃迁性的变革。90后一代的员工,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的,他们更注重人文情怀、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等条件,未来企业与员工之间单向雇佣关系,也逐渐转变为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共享平台优化岗位供需配置,工作形式趋于灵活协作状态。共享经济以网络站点平台为媒介,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劳动力服务,通过以较低的价格或成本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最优匹配,达到了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近年来,国内的共享经济正逐渐渗透到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知识技能、生活服务等所有的领域。这种模式允许人们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配置,尤其是有助于提高家庭中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其工作场所更加多元,上班时间灵活性更好,工作方式更加人性化。 大中企业趋向扁平化高效化,小微企业“职场社群”异军崛起。面对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变化需求,大中企业这样的中央集权组织已经非常困难适应快速的变化。通过扁平化和高效化的发展的新趋势,才能使有限的要素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进而构建跨越传统分工的新型产业体系。同时,小微企业也在“双创”的政策扶持下,向“职场社群”的模式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吸纳更广泛、深入的社会参与和互动,以分散化、自组织的创新供给,充分实现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人工智能逐渐取代劳力工作,企业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激烈。以“无人驾驶”、“农用机器人”以及“机器仓管员”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崭露头角,正逐步取代着基础的劳力工作。一些科技巨头公司,诸如谷歌、微软和百度争相开拓着各自的AI领域,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出重金招聘、大量并购人工智能小公司、将AI团队进驻在各个部门等策略吸引人才。全世界内的人才争夺战也将愈演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