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_安博体育app下载安装最新版_安博体育电竞app下载安装最新版
详细内容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时间: 发布时间:2023-11-30 05:41:22      【来源:安博体育app下载安装最新版

  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包括梳理职业教育学校数量、职业学校教职工及专任教师、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等,分析“产教融合”模式内在逻辑及优势,校企双方可联合制订学生培养方案,企业可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等,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于2022年5月1日起实行,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主体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主体地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是学历性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国作为教育大国,历来重视教育。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主张“学而知之”“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在教育学生的方式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道德教育方面主张“礼”和“仁”,要求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纵观全球,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整体呈上升态势,不同国家地区依据自己经济发展水平、专业人才需求、劳动力供需变化及信息化程度,呈现出不同的体量及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职业教育在人才教育培训领域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自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从2002年提出加强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到2006年推进“校企合一”、到2014年提出“产教融合”①、再到2019年试点布局产教融合型城市及企业,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教育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致力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及学徒制的试点推广。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对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作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高校要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的发挥产业优势,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和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战略要求,可见,中国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越走越远。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各种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对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从国家人才发展的策略出发,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学校数量、职业学校教职工及专任教师、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等阐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产教融合”模式的内在逻辑及优势,在此基础上,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十三五”以来,我国每年约培养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学校数量来看,我国职业学校数量近年来会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职业学校数量为11333所,较2019年减少168所。

  从师资力量来看,我国职业学校师资力量近年来波动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职业学校教职工为177万人,比2018年增加1万人;专任教师为135万人,比2018年增加2万人。

  从在校学生情况去看,我国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近年来波动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职业教育在校生为2857.2万人,比2018年增加168.2万人。

  2020年,全国中职共招生600.3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0%;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人,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着重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具体包括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办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深化职普融通等;中国将支持建设200所以上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以上高水平专业,并支持建设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见表1)。

  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0—2020年,15—64岁作为主要的劳动力人口下降了约5%,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及产业体系升级对劳动者技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将明显地增加对高端技能型、创新型和科技型人才的需求。未来,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将出现人才缺口,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设备、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人才缺口尤为突出(见图1)。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95号)明确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选取全国21座城市(见表2)、63家公司进行产教融合试点。63家企业分布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江苏等二十余省份,这些试点城市与企业将充分的发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以行业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新路径新机制,重点聚焦完善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和“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的策略的陆续出台,中国的人才教育培训面临着巨大挑战。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存在内在的联系。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产教融合”解释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的全部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产教融合”的要求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可见,产教融合有利于集聚产业及教育二者优势,职业教育与各行业依据自身特点不断深化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发展新模式(见表3)。如今,科技、教育和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慢慢的变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匹配的重要路径,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破解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培训“两张皮”、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有效举措。校企合作理念应紧跟时代发展进行一直更新,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携手创设专业、研发课程、开展实现教学等,共同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水平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院校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职业学校能够准确的通过学科发展特点,选择一些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条件好的大规模的公司作为实训基地,将学校职业教育延伸到企业。同时还可以将企业技术骨干、专家等聘为校外兼职导师。学生可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有选择地进入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学以致用,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依据我国目前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状况,对于新时代的职业教育特性要有明确的认识。在“产教融合”模式中,职业学校和企业是基础,前者作为学习基地,后者作为实践基地;为统筹管理,可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管理协调机构。该机构的建立可在政府相关机构的支持下完成,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将部分企业群、创业组织、职业学校等纳入联合培养协调机构,共同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学校和公司能够尝试推行“订单”培养。校企双方联合制订学生培养方案,企业可向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必要的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等,形成“产教融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的人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推动AI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进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学生的方式改革,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形成包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企业实训、培养效果”等板块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见图2)。

  培养目标:从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要求出发,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方面推进。办学格局更优化,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培养模式:将“产”与“教”纳入统一的逻辑框架,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好“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双创型”人才。

  课程教学体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从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出发,开设通识课,夯实专业基础与技能,增设与企业紧密关联的核心课程与技能实训,构建“标准化课程、集中式课程、机密型课程、故事型课程、探索型课程”等模块,打造融“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企业实训课程”等为一体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

  企业实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推进“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完善,吸纳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带领企业按岗位总量的特殊的比例设立学徒岗位。

  培养效果: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培育学生在专业学习及其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以及职业素养。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全球范围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全球正面临着“银发浪潮”的冲击,当今的“数智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移动化为主要特征,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上下游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场景催生新业态,数字化转型及在线场景相关人才需求急速上涨。未来,全球对于人才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推动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发展,迫切而必需。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产教融合,将教育发展、人才教育培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动力源,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提升职业教育和社会的融合度、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的贡献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优质人力资源,将是决定我国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未雨绸缪,对其发展作出思考与规划,推进产教融合,促进“双创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首先,需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支持职业学校建立符合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学科和特色学科。当前,网络站点平台快速崛起,各种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需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探索智慧化生产、经营、销售和服务创新,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实训基地,建立以职业学校为主体、企业热情参加的产教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功能定位综合化,全方面促进人才、资金、场地、技术和管理等高校与企业资源的深度整合,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其次,探索聘用企业具有相当水平的专家或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导师,共建“‘1+N’教师工作站”和“名师工作室”,推动“教师入企”实践制度,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产业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培养造就一批“产业+”以及“行业专家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与使用机制,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轮训制度,企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协同育人,着力于专业能力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完成“三进阶”的“在校学习—企业实践、社会实践—返校总结、总结反思—综合能力提升”的新型实践活动,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过“真实的案例环境、真实的项目来源、真实的项目压力、真实的项目经历、真实的就业机会”,促进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的全部过程、评价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对接,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德才兼备、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最后,建立并完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素质进行产学双方联合评估,完善“产教融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严进严出”的原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各类竞赛、讲座、论坛、俱乐部、学术刊物、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提供技术人才服务对接、人才定制化培养、企业数字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咨询与诊断、数字技术培养和训练、校企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咨询服务等,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打造“高校—企业—行业—社会”联合探索的双创育人生态新模式,打造高质量就业新局面,为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①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职业学校办成集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职业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Q学友作为智慧培训领导者,从始至终坚持帮助学校、培训机构、公司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升级,为各类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培流程的优化服务。借助Q学友平台,通过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与互联网服务手段,实现系统化的流程管理、科学化的数据考核、个性化的智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