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创新深化“三教”改革_安博体育官网入口_安博体育电竞app下载安装最新版
详细说明

以协同创新深化“三教”改革

来源:安博体育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5-12 23:24:06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点举措,对开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新局面有很重要的导向意义。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是新时代我们国家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协调推进教育强国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的重要方法。当前,教育体系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层次壁垒、各自为政等结构性问题,只有以更大力度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汇聚“三教”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三教”协调发展、协同创新的效能,推动“三教”深度合作,搭建好相互融通、融合、融汇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才能全方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才能走出一条中国式“三教”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对“三教”协同创新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要有效汇聚“三教”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突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实现深度合作,提升效能。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教育培训、科研开发、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相互之间有着递进、衔接及交叉等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基本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状态。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对“三教”协同创新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2012年《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三教统筹”;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出战略部署,并首次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至此,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成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之一。

  二十大报告为什么将三类教育统筹协同创新作为发展重点?旨在解决哪一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在现实层面落地实施?这些话题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刊特别对话多位行业专家以及各类教育院校代表,探讨中国式“三教”协同创新发展之路,以期为形成更多“三教”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生动实践提供参考建议。

  为何统筹“三教”?“统筹”意味着要对不一样和层次的教育发展的策略做通盘考虑,避免各自为政和独立发展带来的弊端。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理解“三教”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从宏观政策视角看其内涵与意义,重在统筹协调三类教育的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在运行方式、服务模式、品质衡量准则等方面开拓创新,形成目标与行动一致的更大合力,更好地发挥系统集成优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教育强国同其他各项强国建设进程必将形成协调推进、相互支持的新格局。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相衔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其逻辑关系,是从教育系统内部延展到外部的一整套政策“组合拳”,不仅注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双向互认、纵向流动的结构优化,而且着力促进教育系统同行业产业、科研力量的有机结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孙诚同样认为,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贯穿了人的一生,发挥着纵横交叉、四通八达的支柱作用。“三教”协同创新,结合自己特点和优势,能够为不同禀赋和需求的学习者搭建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我国2018年颁布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和2022年颁布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同时,三类教育的发展,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成世界上顶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是新时代推动我们国家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必由之路。

  “要提高受教育人口比例和受教育程度,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的任务还很重,需要发挥三类教育的合力作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耿洁说,“三教”协同创新是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面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及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高端人才、创新型人才偏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科技人才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研发人员投入仍然较低、高端科学技术人才缺乏问题仍然突出。“三教”协同创新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队伍,让人才队伍更加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以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事实上,我国一直格外的重视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标上述培养要求,现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体系,依法确定目标定位和任务分工,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力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上述体系之间交集的体制机制关系还不够顺畅,有些方面单兵作战、缺乏相互配合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各行各业多元多样的动态需求相比也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必须不断深化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随着产业体系调整和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变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衡量标准,将不完全取决于三类教育的供给侧,还在于产业行业、社会各界等需求方的多方位深度参与,因此,统筹‘三教’协同创新、更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教育界专家学者和实践者的普遍共识是:“三教”协同创新发展,需要从“快速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出发,审视现状、查找问题;更需要提高国家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三教”发展全过程,有效汇聚“三教”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突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实现深度合作,提升“三教”协调发展、协同创新的效能。

  “三教”统筹什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李凯看来,教育体系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层次壁垒、各自为政等结构性问题,教育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开放、交流与互通,严重制约了教育系统作为整体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中的价值实现。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校长唐宁则表示,“三教”协同创新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多元参与,但首先要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政府与社会等不同主体的关系,突破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形成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平和光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要进一步强化省级人民政府教育统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发挥省级人民政府教育统筹在统筹‘三教’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将我国的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高质量完成‘三教’协同创新这一新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要求,是当前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北京建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魏强称,“三教”统筹协同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国家和社会企业要的人才,那么高校能否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关键。

  天津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炳春提出了当前“三教”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学术与职业之间的脱节、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差异、资源不平衡和分配不公、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脱节等。对此,孙诚特别强调,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就要统筹好三类教育之间的发展关系,以及统筹好三类教育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非常指出的是,近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举办的“‘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同样强调了资源整合是着重解决“三教”协同创新的核心问题。会议认为,如何统筹配置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三类教育协调发展、创新发展、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点。

  “‘三教’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基础要件还未夯实。”耿洁说,“三教”融合需要国家资历框架、学分银行、考试与评价制度等关键基础要件的支撑。她指出,早在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组建国家资历框架管理机构,发布国家资历框架,制定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建立国家资历框架认证平台,建设国家学习成果转化管理网,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为学习的人建立终身学习成果档案;推进同层次或不一样的层次学校之间,学校与行业、企业、培训机构之间,区域之间实现学习成果互认”。落地实施需要在国家层面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破解学分流通、存储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社区教育与社区服务、老年教育与老年服务等重点领域,探索“三教”融合制度。

  对于各类办学主体来说,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促进人人成才是“三教”协同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力量等多元利益相关主体需要凝聚改革和发展共识,扫除现实中导致三类教育各行其是的制度壁垒、体制障碍,搭建好相互融通、融合、融汇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国际上是否有可借鉴模式?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认为,目前国际和国内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模式很多,有的是校际的、有的是联盟式的,形式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从学习成果积累转换的视角看,英联邦国家建立辐射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资历框架”很有特色。张力认为,部分国家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的“三教”协调和“三融”推进的格局比较成形,有些发展中国家也有成功范例,均值得我国研究借鉴,进而在上述领域中外交流合作、互鉴互利的务实项目上继续开辟新局。

  “中国教育体系的高水平发展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但不能完全照搬。”尚丽平表示,从高校视角看,需要实施统筹分类协调,即政府引导,以国家政策守底线,“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聚合力,充分的发挥继续教育“转接环”作用,实施全方位的“职普融通”。从职业教育视角看,李凯表示,在人才教育培训上,“三教”协同创新要在办学标准体系与教学标准体系上协同创新,强化办学与育人的规范。“三教”的人才教育培训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校内实训标准等,要注重有机衔接,打通“三教”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互认互换通道,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唐宁则认为,重点是加快“学分银行”建设,引导在校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开设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与技能财富。从继续教育视角看,刘炳春提出,推动“三教”协同创新的可实施路径,可以着重从促进课程整合与转换、加强师资培养和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等方面发力。

  耿洁强调,“三教”协同创新的对策之一是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突破三类教育融合中的管理体制问题,成立重大问题研究团队,对国家资历框架、学分银行等核心问题,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贯通顶层设计和探索试点。这与“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达成的共识不谋而合。研讨会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设立“三教”协同发展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科学预设“三教”协同发展的学生规模以及发展的新趋势;要建立“三教”协同发展的教育投入机制及评价机制等。

  当前,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所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的前进方向,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抓紧研制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张力指出,习反复强调坚持守正创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就是要求把中央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作为“规定动作”落实落细,同时因地制宜地体现“自选动作”的创新特点特色,使其成为统筹“三教”协同创新与推进“三融”的基本遵循。“考虑到各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各行业状况差异较大,非常有必要试点先行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若干可推广的有效模式,这都需要在政府的统筹指导协调下,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扎实推进。”

×